- 主题:也说下最近外出的见闻之一:族谱
最近去了姑姑家一次,她们定居在成都。
吃饭中间说到了姑父家家族,就谈到了族谱。
他家姓氏少见,排了族谱的最远追溯到二十多代以前。
考据的话应该源头在春秋战国时期。
家里有实体的清代写的族谱(姑父在上面又填了点内容)
还有现代人这两年出版的书籍。
我们看了后非常感慨。
我们家也有族谱,大概二十多年前我见过。
可是不在我们这一支,恐怕现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
修改:amo9n FROM 223.70.200.*
FROM 223.70.200.*
当年,
家谱被堆放在祠堂门口,
一把火烧毁,
祠堂充公办学校了。
祖坟也刨了。
砸碎了碑廊。
当年说是:开棺后,衣冠鲜明,忽的一阵狂风,啥都没了。
应该是氧化了。
能用的材料都被各家搬走,砌地基,猪圈啥的了。
如今走在老家运河边,还能看到零星的半个兽头石马啥的。
墓是明代的。
大爷爷偷偷埋了一套在菜窖旁边,
留下了一套。
如今,天津的一支,
一个退休的大姐,
张罗着续,
好多人都记不住祖上的名字了,
续不上的多。
【 在 amo9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去了姑姑家一次,她们定居在成都。吃饭中间说到了姑父家,就谈到了族谱。
: 他家姓氏少见,排了族谱的最远追溯到二十多代以前,考据的话应该源头在春秋战国时期。
: 家里有清代的族谱,还有现代人这两年出版的书籍。
: ...................
--
修改:chopinsp FROM 218.30.113.*
FROM 218.30.113.*
都讲究家族的话,也难融合
--
FROM 124.88.228.86
厉害了,你也是望族之后
【 在 chopinsp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
: 家谱被堆放在祠堂门口,
: 一把火烧毁,
: ...................
--
FROM 61.237.229.*
不容易续
并且现在续上了,后人也很难继续
一是生孩子越来越少
二是人们观念越来越淡薄
【 在 chopinsp 的大作中提到: 】
: 当年,
: 家谱被堆放在祠堂门口,
: 一把火烧毁,
: ...................
--
FROM 223.70.200.*
二十多代前就是明朝。族谱最远追溯到明代的,可信度比较高。动不动追溯到明代以前
的,基本就是攀附了。
【 在 amo9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近去了姑姑家一次,她们定居在成都。吃饭中间说到了姑父家,就谈到了族谱。
: 他家姓氏少见,排了族谱的最远追溯到二十多代以前,考据的话应该源头在春秋战国时期。
: 家里有清代的族谱,还有现代人这两年出版的书籍。
: ...................
--
FROM 61.237.229.*
不是自家的,就没细读
不过他家还是比较平稳,虽说没有大富大贵,可也一直都很不错
比普通人要强一些
【 在 zhaoda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二十多代前就是明朝。族谱最远追溯到明代的,可信度比较高。动不动追溯到明代以前
: 的,基本就是攀附了。
:
--
FROM 223.70.200.*
那当然得不错的家庭。普通的,家谱留不下来;再惨点儿的,就绝后了。
【 在 amo9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自家的,就没细读
: 不过他家还是比较平稳,虽说没有大富大贵,可也一直都很不错
: 比普通人要强一些
: ...................
--
FROM 61.237.229.*
后继乏力
这个需要有人维持
【 在 zhaoda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当然得不错的家庭。普通的,家谱留不下来;再惨点儿的,就绝后了。
:
--
FROM 223.70.200.*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家族里突然有人发达了,觉得自己光宗耀祖,就捐一大笔钱重
新续一遍。
【 在 amo9n 的大作中提到: 】
: 后继乏力
: 这个需要有人维持
--
FROM 61.23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