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北方省会城市的镇上,腊月二十六自驾回家,村里车来人往,彩旗飘飘,不时响起鞭炮声,年味十足。
老家离市区很近,开车十多分钟能到三环,因此各类商品充足,各种小店都开到二十九中午,村口元旦刚开了一个生鲜超市,有五六百平方,可能这个业态在我们那属于第一家吧,去买东西更是人头攒动。
老家所在的镇区位比较好,交通方便,有山有水,没开发的土地多,这几年来了好几家公家单位建办公园区,庄严肃穆。
前几年镇上还建了一家奥莱,也可能属于这个城市第一家,每次路过都很多市区来车,带孩子去玩的时候停车场也总是满满的,人们大包小包的拎东西,我家那位还花一千多买了件卫衣,有点心疼,不过过年该花就花;这家奥莱环境很好,可能是因为镇上人力便宜或者人们老实本分,哪都擦的很干净,比本老在外边城市经常去的商超要干净,不过也是个人观感。
说回村里,我们这里二三十年前就流行建二层带院的小楼,一楼住人,二楼用来储存粮食,这几年年轻人都不种地了,大家都把院子棚起来了,院子里铺瓷砖,一进大门就是个大客厅,抽水马桶,电热水器该有的都有,年轻人都喜欢住二楼,暖和,采光好。天然气取暖,干净方便,比烧煤贵一倍以上,因为房子大,保温效果也不好,我看好多给房子贴保温棉的,不知道效果怎么样。几乎家家户户有车,村里地方大,停车很方便。
村里很多条件好的,会让孩子去市里读书,前些年买房就行,去年开始要户口迁过去,大部分还是会选择放弃村集体户口。条件一般的都选择在村里,因为前任书记眼光好,小学建的很好,我们村学生反而多了,村边上有商品房,都来我们村和隔壁村上学,隔壁村是镇上最大的村子,镇上其他村基本就没有小学了,都选择来这边读书。来这边读书的还有很多离市区更远的村子的,七八公里以外,总之人口流向城镇和城市。人口流入的地方欣欣向荣。
说说媳妇她们村,她们那里区位一般,从市区开车过去要一个小时,村路还没有硬化,天然气也不是很舍得烧,穿厚点,习惯了也一样,不会觉得冷。年轻人都选择进县城买房,那边县城房价比较便宜,总体在三十多万到七八十万,结果就是城里的小学中学都爆满,前些年花钱就可以借读,去年开始也要迁户口才让读书升学,整体是提高城镇化人口的举措。
无心工作,随便写写,拍砖的请轻点~
--
FROM 111.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