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日渐模糊的爷爷
25年前的大年初一,爷爷去世。按当时家里过年习惯,老爷子会早早起来,收拾好,等我和弟弟磕头,发红包,然后一起吃饭。但那天早饭都做好了,老爷子也没起来,我去敲门,发现老爷子还躺在炕上,叫了几次,老爷子模模糊糊的回答。当时家里隔壁就是县里最大的医院,第一时间叫了急救和医生,医生说,没什么事,不用送医院,准备后事吧。当天傍晚,老爷子就去世了,这一整天老爷子就一直躺在炕上,别人说话,他只是轻轻的“嗯”,没有叮嘱,没有遗言,没有任何话。
我后来一直在想,爷爷去世那天是清醒的还是糊涂的呢,是真的没有遗言还是已经无法遗言。之所以纠结这个问题,可能因为在爷爷人生的最后几年和我在一起时间最多,我总怕他有什么遗憾。当时家里在县城,我和爷爷住里外屋,中间是玻璃窗户隔开,他的屋里有台电视,我这边是一张大书桌。我在读高中,正努力向小镇做题家靠拢,每天和爷爷对话固定的,“我回来了,爷”,“明早叫我,爷”。老爷子回答说好,然后就不打扰我了,至于他在干什么,我没留意过这个问题。我去上学的时候,他在干什么,我也不太知道。老爷子每天在想什么,我更不知道。现在想起来,多少愧疚于自己的疏忽,要不然关于爷爷的回忆不会就这么几个模糊的片段。
夏天的时候,爷爷,我,还有弟弟,坐在门前的院子,吃着雪糕,逗着家里养的狗,看着院子里爷爷侍弄的菜地。爷爷总会给我讲当年他给地主要账的事,我曾经一度怀疑老爷子给我讲的故事有吹牛的成分,因为他跟我说他在东家见过一次张XUELIANG,还经常见附近的“胡子”(绺子、土匪),出去要账他还会带个跟班,年底下雪出去要账跟住驿站一样,中间还会到什么地方休息住下,我寻思,这得多大的地主啊,不过好像故事能圆回来,要不是这么大的地主,恐怕爷爷也没法带跟班、没法在东家见过胡子和张XUELIANG。甭管这吹牛成分是90%还是95%,但我确认一点,老爷子给地主要账这事儿是定性了的,在后来的那个特殊时期家里是受影响的,父亲兄弟姐妹几个考试升学好像都不如意,不过应该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否则早就被扒出来,就不是受影响这么简单了。而且老爷子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人,其实不会干农活,用村里人的话说,这一看就没有童子功,是后来学的。早些年在村里住的时候,爷爷养过一头驴,村里人都说,这驴品相好,皮毛好,就是干活不行,我倒不奇怪,当时奶奶去世多年,虽然爷爷和我们住一个村里,但房子隔着几百米,爷爷自己住,他养驴更像养宠物,要是有盛装驴步比赛,我估计我爷爷能带他的驴参赛。
有时候感觉爷爷和他养的驴很像,村里人评价放到爷爷身上正合适。印象里爷爷就是电视剧里面传统东北老头的扮相,喜欢穿个老式的黑上衣,冬天就是黑棉袄,裤子裤腿永远是扎起来的,永远是穿棉布鞋,父亲曾经给爷爷买过几次新衣服,包括羽绒服,但老爷子从来不穿,后来干脆放弃了。爷爷头发剪的紧贴头皮一层,很像现在流行的硬汉头。虽然是不耐脏的黑衣服,但印象中从来没有衣服脏的时候,甚至我感觉爷爷的黑布衣服从来没掉过色一样,除了棉衣棉裤是母亲给洗的,其他单衣、外套都是自己洗,而且洗的勤。回忆中爷爷的形象永远是稳稳当当、慢慢悠悠,想不起什么时候连跑带颠的,也没有步履蹒跚的时候,没有开怀大笑的时候,也没有难过伤心的时候,头发整整整齐齐,好像永远就是微笑的形象,也许我也老了,对他的回忆越来越模糊,都停留在好的一面,其他的我并不记得。
爷爷也从来是不急不躁的,不吵架,不评价别人,包括他的子女,当然了也是因为家里一直都是奶奶管事,从我记事起,父亲兄弟姐妹几个人都是听奶奶的,对爷爷好像没有那么尊重。这也侧面印证了,当年爷爷成分确实不好,家里受影响,然后老爷子在家的话语权就没那么高了,哪怕想要评价、吵架、想要主事,可能也没有人听。于是爷爷慢慢的好像就超然于家事之外。家里有纷争,跟他没关系。子女有难事不会找他,有好事也不会第一时间跟他分享。逢年过节子女给他钱,老爷子会再包一个给孙子孙女还回去。也许是孤独,或者是同情弱者,老爷子对动物格外的喜爱,他的驴,还有后来家里养的狗。小辈儿如果有难事找他了,他也不帮忙吵架,也不评理,你需要什么,只是帮忙干活。奶奶去世前几年一直瘫痪在炕上,爷爷洗衣做饭的伺候了几年,也从来没有过怨言,把奶奶也收拾的干干净净。哪怕是左邻右舍,乡里乡亲,也没什么邻里纠纷,你欺负我下,没事,我有好东西,给你分点,你有事求我,我套上我的驴车帮你,只要别累着我的驴就好,我后来一度怀疑老爷子套驴车帮人干活,就跟现在遛狗一样,是纯纯的带他的驴散步消食。
于是老爷子成了这样的一个人,在我们家,他好像没功绩,但也没有亏欠。感情上,也许跟谁都不深厚,但在礼仪上,反而是一家最稳固的长辈,没有任何人有不满。于是老爷子去世的那个大年初一,家里人,村里人,好朋友都来的整整齐齐。大家对老爷子的评价,好人。好人这个评价很怪,有的时候是褒义词,有时是不知道怎么评价的时候应付场面的,甚至类似傻。但对老爷子的评价,我想褒义居多,毕竟大年初一,除了至亲,能来的都不容易,多少有点感情和尊重,如果简单的随礼,就可以不来。那次的身后事父亲兄弟姐妹四个也是清清楚楚的,老爷子生前最后几年一直跟我们家住一起,自己有点钱都是其他子女逢年过节给的红包,一致投票给父亲。丧事费用吗,来的朋友随礼的钱足够,还有结余也都留给了父亲。钱的事清楚,剩下就是按部就班操办,一部分原因也可能因为爷爷是年近80去世,又没什么痛苦,按我们那说法,算“喜丧”。老爷子去世,也没有给子女留下什么纠纷。
用父亲的话说,爷爷是个有福的人,好(傻)人有好(傻)福,去世也会挑日子。因为是大年初一的东北,天气冷,按老派做法,在院里搭了三天的灵棚,要是放在平时的天气,没法弄。也因为是春节,子女都有时间,都能赶来,用父亲的开玩笑的话“平时不来看我是吧,这回给你们都聚齐了”。我还记得去殡仪馆时的场景,下了雪的街道,因为春节空无一人,只有老人出殡的车,场面就像老爷出门封路,堪比现在电影场面,庄严肃穆。
我也觉得爷爷是有福的。爷爷一辈子都在农村,虽然不是小康,但好在子女争气,一辈子没为吃穿愁过,说白了,不敢说享福,但没吃过苦。最后几年家里为了我读书,在县城买了房子,爷爷也过来一起住,原来县委干部的家属院,按现在看,院子很“怪”,有堪比农村的大院子可以种菜,屋内有暖气,但,还有炕和灶台,有浴缸和马桶,虽然不是楼房,但集齐了当时楼房和平房的所有有点,老爷子跟我们一起住县城,驴是不能养了,但养了条狗,喂的跟一辆车一样,从来也不拘束,弄弄院子,然后就是带狗遛弯,算自由自在。爷爷去世的时候,算家里人丁最兴旺的时候,而且没有各奔东西,好聚。父亲的大姐,我的大姑,都已经有孙辈了,爷爷也算看到四世同堂,临闭眼前,所有人都看到了。爷爷去世后,家人陆续远走,天南海北,再见一面属实困难了。
老爷子是那个年代的普通人,不懂大道理,不会以律制行,全是由心生性,现在还记得当年拿到高考通知书的时候,老爷子只知道连说好,虽然他不知道大学到底是干什么的,985和211什么区别,他知道读书是好事。老爷子去世会挑日子,给我人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课是,每每大年初一想起他,我会想该如何和父母相处,如何和家人、朋友、同事相处,估计我一思考,他在那边笑。如果说后来人纠结前人的遗憾,毋宁说是自己的遗憾,比如高考后人生陆续的开心时刻,他没有一起参与。寥寥数字,应该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印记了,写下来,权当给老爷子上坟烧纸钱嘞。
2025.01.29
--
FROM 119.119.45.*
有福气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人家有大智慧!
: 辛思本群鸵缴缴担皇裁词拢挥盟鸵皆海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
--
FROM 119.119.45.*
谢谢老板赏分儿hoho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人家有大智慧!
: 辛思本群鸵缴缴担皇裁词拢挥盟鸵皆海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
--
FROM 119.119.45.*
谢谢老板
确实是经历过
【 在 zhaoda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应该也经历过伪满时期?
: 辛
: 糯
: ...................
--
FROM 119.119.45.*
握手
【 在 sherry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写的好
: 辛思本群鸵缴缴担皇裁词拢挥盟鸵皆海急负笫掳伞5碧彀恚弦泳腿ナ懒耍庖徽炖弦泳鸵恢碧稍诳簧希鹑怂祷埃皇乔崆岬摹班拧保挥卸V觯挥幸叛裕挥腥魏位啊
: 糯笫樽馈N以诙粮咧校ο蛐≌蜃鎏饧铱柯#刻旌鸵曰肮潭ǖ模拔一乩戳耍保懊髟缃形遥薄@弦踊卮鹚岛茫缓缶筒淮蛉盼伊耍劣谒诟墒裁矗颐涣粢夤飧鑫侍狻N胰ド涎У氖焙颍诟墒裁矗乙膊惶馈@弦用刻煸谙胧裁矗腋恢馈O衷谙肫
: ...................
--
FROM 119.119.45.*
嗯,的确有点这方面原因,干杯
【 在 zhaoda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经历过社会的多次重大变化,能看得更开,也更宽容。坚持内心的善恶标准,成为整个
: 家族背后沉默但坚定的主心骨。
--
FROM 119.119.45.*
听你一说,我还真试了下,第一次让他写,他说“我无法回答你的问题blahblah”
我问了第二次,这哥们仿写如下,已经很像了
我对这东西理解是,你让他原创写第一个,很难,除非不断地prompt,但当prompt到满意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人写的了,问题界定清楚,答案就在其中了。但要是让他仿写,分分钟就能搞出来
————————
按这个风格,写一篇字数相当的文章,题目就叫《我的奶奶》
好的,用户希望我根据提供的《日渐模糊的爷爷.txt》的风格和字数,写一篇题为《
我的奶奶》的文章。首先,我需要仔细分析原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原文通过具体的生活片段和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爷爷的形象,例如爷爷的日常习
惯、与家人的互动、个人爱好(如养驴、种菜)以及他去世时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
,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展现了对爷爷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接下来,我需要确保《我的奶奶》在结构上相似,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开头引入**:回忆奶奶去世的情景,营造情感基调。
2. **生活细节**:描述奶奶的日常习惯、与家人的互动、独特的性格特点。
3. **具体故事**:通过具体事件展现奶奶的为人,如她如何处理家庭事务、与邻居
的关系等。
4. **情感表达**:表达对奶奶的怀念、可能的遗憾或未解的疑问。
5. **结尾升华**:总结奶奶的一生,以及她留给后人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原文中多次提到爷爷的“好人”评价,以及他去世时的特殊日子(大
年初一),这些元素可以转化为奶奶的独特之处,比如她可能在某些传统节日中有特
别的表现,或者有某种被邻里称道的品质。
另外,原文中有许多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如爷爷养驴、穿着的描述,这些都需要
在写奶奶时找到对应的元素,比如奶奶的手艺、穿着习惯、与宠物的互动等。
还需要注意时间的连贯性,原文通过时间线索(如25年前、夏天、高考后等)串联回
忆,因此在《我的奶奶》中也需要合理安排时间顺序,使文章流畅自然。
最后,要保持语言的朴实和真挚,避免过于华丽的辞藻,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传达
情感,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和人物形象。
[file content begin]
《我的奶奶》
三十年前的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那日,奶奶走了。按老家的规矩,小年要祭灶、扫
尘、贴窗花,可那年的灶台上少了她的身影。前一天她还坐在门槛上剥花生,嘴里念
叨着“糖瓜粘牙,灶王爷多说好话”,可夜里突然喘得厉害,送到镇医院时,医生只
摇头:“肺里的毛病,早该治的。”天亮前,她就合了眼,没留一句话,像一片雪花
落进泥里,轻得连声响都没有。
奶奶走后的许多年,我总梦见她坐在堂屋的藤椅上,膝盖上摊着一本泛黄的黄历,手
指蘸着唾沫一页页翻。她认字不多,却能把二十四节气背得滚瓜烂熟,春分种豆,秋
分收麦,连田埂上的野草几时发芽都记得清清楚楚。村里人说她是“活农书”,可我
知道,她不过是把日子过成了地里的庄稼,一茬接一茬,从不敢荒废。
她个子矮小,常年裹着靛蓝色的粗布褂子,裤脚用黑布条扎紧,走起路来像只警惕的
鹌鹑。夏天戴草帽,冬天包着头巾,只露出一双浑浊却清亮的眼睛。村里小孩怕她,
因她总拎着竹扫帚追打偷枣的皮猴子,可转头又往他们兜里塞烤红薯,嘴里骂着“小
讨债鬼”,眼里却全是笑。
奶奶的手艺是腌菜。院角的陶缸里,白菜、萝卜、芥菜疙瘩层层码着,压上青石,浇
上老盐水,封缸前还要撒一把花椒。开缸时,酸香能飘过整条巷子。谁家办红白事,
都来讨一坛子“崔婆酸菜”,奶奶从不收钱,只说“拿碗苞米面换就成”。有一年二
婶偷偷卖了她的酸菜,被她举着擀面杖追了半条街,最后却把卖菜的钱全塞给二叔盖
猪圈:“钱脏手,不如喂了畜生实在。”
她一辈子没出过县城,却活得比谁都通透。爷爷早年走南闯北贩布,回家吹嘘见过火
车轮船,奶奶一边纳鞋底一边冷笑:“轮子再大,碾的还不是土路?”爷爷噎得脸红
,她却转身从灶膛里扒出烤芋头,掰一半塞他手里:“吃你的,少显摆。”
家里的大事小情全是奶奶做主。三姑嫁人时,男方送来半扇猪肉当聘礼,奶奶拎着菜
刀往案板上一剁:“肉我收了,闺女得自己乐意!”逼得三姑和那木匠儿子处了半个
月,最后真成了姻缘。父亲高考落榜那年,蹲在田埂上哭,奶奶一瓢凉水泼他脚边:
“庄稼汉的眼泪浇不了地,复读去!”第二年父亲考上师范,她卖了陪嫁的银镯子凑
学费,镯子递出去时,手抖得像风里的枯枝。
她最疼我,却从不搂着哄着。我贪玩掉进河里,她抄起烧火棍抽我屁股,抽完又煮姜
汤灌我,边灌边骂:“阎王殿的门槛你也敢跨!”我考上大学那日,她蹲在灶台前烧
录取通知书复印件,说是“给祖宗报喜”,火苗蹿起来时,她突然抹了把眼睛:“别
学你爷,光知道往外跑。”
临终前那几年,她越发寡言。风湿疼得睡不着,就整夜坐在炕头叠元宝,金箔纸堆成
小山,说是“给底下人攒路费”。我暑假回家,见她佝偻着背给院里的月季剪枝,手
指被刺扎出血也不停。我问她疼不疼,她瞪我:“花要开得艳,就得见点血。”
出殡那日,雪下得铺天盖地。八仙桌抬棺,唢呐声撕开冻僵的晨雾,送葬的队伍从村
头排到村尾——腌菜换过苞米面的人家,被她骂过“懒骨头”的汉子,甚至当年偷枣
的皮猴子,如今都成了拖家带口的大人。棺材入土时,三姑突然嚎了一嗓子:“娘,
下辈子别当‘崔婆’了,当回‘崔小姐’吧!”众人又哭又笑,雪落进坟头的纸灰里
,悄无声息。
如今我站在超市的货架前,看着塑封的“老坛酸菜”,总觉得缺了股花椒味儿。梦里
她依旧在追打偷枣的孩子,裤脚扎得紧紧的,像要把一辈子的风霜都捆进那截黑布条
里。
2025.02.14
[file content end]
注:
延续原文白描手法,通过生活细节(腌菜、追打孩子、卖镯子等)塑造人物;
保留时间跳跃的叙事结构,穿插回忆与当下;
融入方言(如“讨债鬼”“阎王殿”)与地域元素(灶王爷、黄历);
结尾呼应“遗憾”主题,以现代场景勾连怀念。
【 在 gao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算一个时代的缩影,不知道ds能不能写出这样的散文
: 浣辛思本群鸵缴缴担皇裁词拢挥盟鸵皆海急负笫掳伞5碧彀恚弦泳腿ナ懒耍庖徽炖弦泳鸵恢碧稍诳簧希鹑怂祷埃皇乔崆岬摹班拧保挥卸V觯挥幸叛裕挥腥魏位啊 我后来一直在想,爷爷去世那天是清醒的还是糊涂的呢,是真的没有遗言还是已经无
: ㄒ叛浴V跃澜嵴飧鑫侍猓赡芤蛭谝松淖詈蠹改旰臀以谝黄鹗奔渥疃啵易芘滤惺裁匆藕丁5笔奔依镌谙爻牵液鸵±锿馕荩屑涫遣AТ盎Ц艨奈堇镉刑ǖ缡樱艺獗呤且徽糯笫樽馈N以诙粮咧校ο蛐≌蜃鎏饧铱柯#刻旌鸵曰肮潭ǖ模拔一乩戳
: ...................
--
修改:ddgffg FROM 119.119.45.*
FROM 119.119.45.*
无疾,高寿,都是有福
【 在 rocfirst 的大作中提到: 】
: 2004年寒假我奶奶等到我回家后去世,93岁无疾而终。我奶奶几乎经历整个20世纪种种变化,不枉一生,值得!
: 乩镒畲蟮囊皆海谝皇奔浣辛思本群
: 发自「今日水木 on Mi 10」
: ...................
--
FROM 119.119.45.*
哈,过誉了,谢谢老板
【 在 cheapestnan 的大作中提到: 】
: 少见的好文,可以投稿发表了。赞
: 发自「快看水母 于 JSC-AN00」
--
FROM 119.119.45.*
干杯
【 在 mo2000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生总是要积淀那么几十年才能达到睿智。
: 谢谢楼主的分享,
: 愿他老人家安享天国。
: ...................
--
FROM 119.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