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为什么辽金时期的民间历史记忆如此之少?
南北朝也是,有上层,无下层。
【 在 ccttx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辽金时期的民间历史记忆如此之少?
: 小时候和大人聊天,一直很好奇祖上的人到底从哪里来?
: 不像南方的宗祠保护的那么完好
: ...................
--
FROM 218.30.113.*
对了,说到家谱这个,我已经把初代:永乐2年,从浙江嘉兴迁徙到沧州的这段一直到我这一代,都整理清楚了。
最起码是名字上的。
【 在 ccttxd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什么辽金时期的民间历史记忆如此之少?
: 小时候和大人聊天,一直很好奇祖上的人到底从哪里来?
: 不像南方的宗祠保护的那么完好
: ...................
--
FROM 218.30.113.*
我退休了,我就加入我们的“核心续谱群”,做点儿有趣的事情。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对了,说到家谱这个,我已经把初代:永乐2年,从浙江嘉兴迁徙到沧州的这段一直到我这一代,都整理清楚了。
: 最起码是名字上的。
:
--
FROM 218.30.113.*
没啥也,就是明初大迁徙,有的山西大槐树往东,有的江南往北
【 在 ccttx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有没有啥关键发现 可以分享的不?
:
: 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好像中国的望族很难持久,如同昙花一现一般
:
: 比如当年的袁世kai,下一代基本都比较废物
: 还有张作000霖,下一代也是,好几个后来还饿死了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FROM 111.197.233.*
嗯,我想想……
【 在 ccttxd 的大作中提到: 】
:
: 比如说,望族有啥特点?
: 家族衰败又有啥特点?
: 或者说根本原因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FROM 111.197.233.*
可以回家问问。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连我爷爷的爸爸叫啥都不知道
--
FROM 218.30.113.*
那就难了,进入考古领域了。。。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老人去世的早,我爸又是最小的孩子,我连爷爷奶奶都没见过,爷爷的名字还是跟我爸聊天提到的。在我的意识里,太爷爷是太久远的人物了,所以连聊天都很少聊到。
:
--
FROM 218.30.113.*
我们能查到也是因为有家谱的流传。
虽然没啥用,也挺有趣的。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太爷爷的名字还是能问到的,但是再早的先祖可能就费劲了。农村家庭,也没什么传承意识,祖上识字的估计都没几个。老家的远房亲戚倒是还挺多,我爸是第一个靠升学脱离农民身份的,后来就逐渐都走出来了,也基本很少回老家农村了。
:
--
FROM 218.30.113.*
哈哈,民间的历史,更加真实。
我愿意相信。
【 在 dfsusb 的大作中提到: 】
: 其实民间历史真的挺好玩的,但就是没有精力研究,现在老人越来越少,活历史也越来越少。
: 我小时候,隔壁住了一个老爷爷,年轻时候闯过蒙古,还教我们蒙古话。我表弟的姥爷,朝鲜战争时候是连长,那会我天天去他们家,但是也不可能聊这些。现在他们都不在了,我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了。
:
--
FROM 218.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