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高考的20年黄金窗口期
高考的20年黄金窗口期
前几天,看到俞敏洪去采访陈东升的纪录片,让我感慨良多。
1977年恢复高考,陈考了206分,分数线160分。他就这样看着身边比他分数低的同学去大学报到,而自己望穿秋水也等不来录取通知书。 后来才知道,他因为成分问题,没有被录取。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66年,高等学校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办法
1978年,恢复高考
1999年,大学扩招正式开始
以前的高考,600分出头可以是状元
现在的高考,700分大把(也许为了某些只有一两百分的孩子的考分不太难看)
当考题大面积变成“1+1=?”
高考逐渐失去了它的选拔意义
进一步的职场竞争由当年的高考落榜刷掉“我的区长父亲”考生
到现在大专生 在职场反杀 清北高材生
未来,寒门跨越阶层,更难更难。。。
--
修改:ccttxd FROM 218.18.166.*
FROM 218.18.166.*
大专生 在职场反杀 清北高材生
未来,寒门跨越阶层,更难更难。。。
--
FROM 222.131.29.*
这个内在的基本逻辑你没看明白
本身讨论的就不是 “清北是不是都是寒门”(只有不到10%给留给纯考的)
就像排座位不按照大小个,而是你父母做啥的,这种肯定也有父母卑微个子高的左后面,父母显贵个子矮的坐前面
【 在 mean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专生 在职场反杀 清北高材生
: 未来,寒门跨越阶层,更难更难。。。
--
FROM 58.60.152.*
你意思是清北进去的竞赛生都是靠父母的?
【 在 ccttxd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内在的基本逻辑你没看明白
: 本身讨论的就不是 “清北是不是都是寒门”(只有不到10%给留给纯考的)
: 就像排座位不按照大小个,而是你父母做啥的,这种肯定也有父母卑微个子高的左后面,父母显贵个子矮的坐前面
: ...................
--
FROM 222.131.29.*
说的再直白一点
1、黄金窗口期,基本上还是按照考试公平录取,选拔的基本也是人才;---职场也是基本按照人才择优录取
2、黄金窗口期,之前,是推荐,你再厉害也没机会
3、黄金窗口期,之后,是扩招,题出的简单了,有关系的至少可以上大专,当然关系硬的依然靠备注生进入C9
4、黄金窗口期,之后,转变的竞争模式扩散到职场,所以大专生可以秒杀清北(这些都是基于新闻报道过的案例)
5、清北生源问题:本人向来主张依据才学,而不是其他,更不是 依据他是寒门(不能因为寒门就非得录取或者不录取),清北家境不好的按照现在趋势肯定越来越少,因素不用多说,章泽天这样的保送生,还有“备注生”,真才实学的肯定有,不然清北招牌就坏掉了(就好比寄生虫必须得有宿主,否则都是寄生虫,是没办法生态闭环的)
【 在 mean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专生 在职场反杀 清北高材生
: 未来,寒门跨越阶层,更难更难。。。
--
FROM 58.60.152.*
大专生都是阶层高的?
----某某热门岗位招聘
清北C9+若干大专,相信大部分群众都能看明白其中的端倪
所谓的三代XX,就是这个道理
【 在 mean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专生 在职场反杀 清北高材生
: 未来,寒门跨越阶层,更难更难。。。
--
FROM 58.60.152.*
针对这一条给你讲讲:
1、 窗口期:基本面上主要还是选拔人才的,包括竞赛生
2、 窗口期后可玩的花样变多了,录取成分也多种多样
1) 高考进来的
2) 数理化竞赛进来的
3) 体育特长生进来的
4) 健美操特长生进来的
5) 转化身份进来的
6) 备注生进来的
7) 。。。。
如果你们要挑战清北不是选拔人才,他们就会说,你看看我这竞赛难道不是靠考生真才实学么?
3、 竞赛生的玩法
我们不要觉得寒门孩子就能一定遥遥领先显贵的孩子,资源落后能持平就很不错了
但真的遇到寒门孩子比显贵孩子强那么一丢丢,去竞争一个竞赛名额,你猜会怎样?
陈凯歌电影《和你在一起》已经很明确的告诉你了,寒门孩子一点机会都没有
给外界呈现的假象依然是 显贵孩子靠自己真实水平竞争进来的,多么的公平
【 在 mean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意思是清北进去的竞赛生都是靠父母的?
--
修改:ccttxd FROM 58.60.152.*
FROM 58.60.152.*
以前那个科举考试,那是真金白银的实在回报啊
所以金榜题名时 被成为人生三大喜事之一
现在,只是惦记你的学费
有点悲哀
【 在 mean2010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意思是清北进去的竞赛生都是靠父母的?
--
FROM 112.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