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一篇Q楼文学的产生
今早起来,在书房看会书,吴梅先生的《词学通论》,顺手写几笔。看着写着,决定要写首词。
其实,那只是乍闪出的一个想法,词牌、韵脚,都还八字没一撇呢。但是,四公子向来是这样B自己,决定了要做的事,就一定做成,努力做好。
因为恰恰看到李煜的浪淘沙,最后的收句“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我想,就以“秦淮”这两个字切入吧。
1,定韵。翻开《韵学骊珠》,我就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这是一个很险的韵,适合入词的字其实很少。但是,自己月的跑,含泪也得打完不。
2,定格。我喜欢听曲,曲的格律比词卡得更严,为了音韵效果,一些特定的位置,仄声都明确到“上”“去”。对,虽然我散漫惯了,但发起狠来,也很了不得的。想着以前写过一个《太常引》,有一个字为了不以字犯意,出了律。想着今天就借此机会找补回来。
太常引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去平。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去平。
3,立意。因为选了“秦淮”,基本上就定了这词的腔调,不离y花。然后就是构思场景。有了“迁客过秦淮。”放在2的位置。
4,叙事。四公子的词,向来看重气脉,句子之间,要自然衔接,不着痕迹,方显流畅。从“迁客过秦淮”,有了3位的“此去远金阶”。4位当是感慨了。下阙,自然不出风月场景。因为末句的“平平去平”,先有了一句“婵娟在怀”。
5,造境。四公子的词,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讲究闻声见境,如在眼前。文人在秦淮,必有歌舞,于是有了“银盘舞罢”,罢了之后,还得有下半场吧:“罗襦轻褪”。“低面卸鸳钗,”把娇羞表达出来。大家可能觉得,羞什么羞,是不是有点假了。不然!青楼是**的地方,更是谈恋爱的地方,上来就叫“用L,别停”,那就不文人了。《桃花扇》眠香一折里【梁州序】,写到“见惯司空也应羞”,**也是女孩嘛。除去发簪,“唰”的一下,“一泻鬓云歪。”是不是很有画面感!接着末句“婵娟在怀”,借用长生殿-乞巧【二郎神】“米大蜘蛛厮抱定”之意,补上了“忍相抱”。
6,补缺。刚才提到,这是个很险的韵,我索性选了几个极险的字,比如这个“乖”字,放在这里上阙尾句,便挺合适,“时穷运乖”,前面补上“凭谁问”。首句补上了“孤灯夜永最难捱”,这个韵实在是太险了,都把我B成啥样了。
7,推敲。个别字词,略做优化。“迁客过秦淮”改成了“诗客过秦淮”,“凭谁问”改成了“向谁讨”。
8,成文。
太常引
孤灯夜永最难捱,诗客过秦淮。
此去远金阶,向谁讨、时穷运乖。
银盘舞罢,罗襦轻褪,低面卸鸳钗。
一泻鬓云歪,忍相抱、婵娟在怀。
我算是看清这帮人了,难过归难过,该浪浪,music come on,下半场!
--
FROM 223.157.101.*
水木真是太敏感了,一摸就出水,一碰就怀孕这种啊!
--
FROM 223.157.101.*
这帮人?
谁呀。。。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早起来,在书房看会书,吴梅先生的《词学通论》,顺手写几笔。看着写着,决定要写首词。
: 其实,那只是乍闪出的一个想法,词牌、韵脚,都还八字没一撇呢。但是,四公子向来是这样B自己,决定了要做的事,就一定做成,努力做好。
: 因为恰恰看到李煜的浪淘沙,最后的收句“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我想,就以“秦淮”这两个字切入吧。
: ...................
--
FROM 118.247.120.*
古文中常出现的“迁客骚人”啊。
【 在 chooselife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帮人?
: 谁呀。。。
:
--
FROM 223.157.101.*
啊,他们呀
古人嘛,伤春悲秋很在行的,夸大其词就会很多
但很多词藻还是很华丽呀,要赞的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文中常出现的“迁客骚人”啊。
: :
--
FROM 118.24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