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明暗之间
接连穿过5个长3000米的幽黑隧道钻出山洞时,眼睛连阴沉的天都没法适应了,怪不得这些山头永远云山雾绕,细雨朦胧,否则突遇太强的阳光,一定会让我驾驶失控。
分裂,对比与回忆,我时常感觉它们几个是同一种东西。最爱回忆的时期,都充斥着自我割裂与不稳定。通过制造可控的分裂,来预防精神解体,这或许就是回忆的本质。
隧道的深处和阳光的尽头--感官上的割裂,也是心灵裂隙的一个倒影。也许,从不可理喻的记忆碎片,到人生梦幻的巨塔,只隔了一块玛德琳蛋糕。普鲁斯特用一部《追忆似水年华》咀嚼出了时光的华彩,而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一遍遍的自我分裂,不断比对中,暗自消化那些难忘的记忆场景,被压抑的情感暗线,切换视角后的人生矛盾……
有了生活动荡,有了明暗对比,有了巨大的裂隙,过去才会渗透进内心。回忆是对分裂的自我疗愈,把此刻的观察者与过去的经历分离,饱含神圣又略带悖论的诗意,此时,分裂再次向自我的整合重新迈进。
穿过隧道后,我听到了周深唱的一首《明暗之间》。这首歌并不是第一次听,但在飞速行进的云间,却惊异地发现,这首歌和黄羚的《痒》竟然有几分相似。虽然一首冷冽,一首妖娆,但它们歌词的形式都是一个单字,带出一串句子,再通过转音来唱这种句子,似有似无的气息,显得都相当慵懒随性。
只不过,它们的风格太过不同,但无论冷艳迷幻,还是妖娆魅惑,没有一个在直抒胸臆。一个是内敛的挣扎,分裂、矛盾而内省。一个是外放的诱惑,充斥感官刺激和享乐主义。 一个是暗夜中的独白,一个像歌姬在耳边低语。一暗,一明,终究,不会再有第二人把这两首歌联想到一起。
而我,因为各种阴差阳错,前尘往事,在穿过隧道的明暗交替处,在时光裂开的时候,还会把记忆做成云,把云里的一个个故事不断咀嚼,那里有你,有歌,有执着的过去,有催我前行的时光。
《明暗之间》
云 怎么眯上了眼睛
等待一束风 来把她唤醒
肩上的太阳和雨水的重量
她不曾提起
云 飘飘荡荡 不着痕迹
晴雨之间 她来去不语
我习以为常的宁静
是看不见的云给我荫蔽
那一片 洁白的 柔软的 云朵
承托着 风和雨 晴和阴 的诉说
在明暗间 来回地 沉默地 穿梭
一点微光 会让它穿透
那一片 安心的 厚重的 云朵
会笑纳 人世间的 苦涩与过错
她懂我 所有的 笨拙和执着
在我们的天空 永远为我守候
--
FROM 36.112.198.*
那怎么才能像你这样脱离尘世呢?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就喜欢脱离尘世几天后回到人间的感觉。觉得那时头脑格外清醒,特别适合解决长期困扰自己或者长时间没有突破的难题。
--
FROM 219.142.237.*
看来你经常去张家口!
我一次也没去过,本来正是想去乌兰察布看火山,发现那边人太乌央乌央,就临时变了主意,去渺无人烟的延庆呆了呆。
听说,这两天内蒙还发大水了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去张家口看云?往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FROM 219.14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