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那些年(7)——上学路上的战国
村里的教学点只有一个年级一个班。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自然地转到了大村的小学。从此,开始了人生中长达数年的战国时代。
从家里去学校大约有两公里的距离,两条道路:一条往左走,经h村,过桥到x村的学校,【不妨叫左路】一条是在浅滩涉水(我们叫下江)经H家、L家两村,到学校【后面叫右路】。
因为是农村的学校,学校所在村的学生多在学校里横行,对他们,我们是不敢招惹,连反抗的意识都弱了大半,只要不是过不下去,就忍气吞声地过了。离学校越远的村里的孩子,在学校就更弱势一些,一是人数相对少(分散到了周边的其他学校),二是离家远心里没底气。可能是在学校受当地孩子欺负心里不平衡,学校周边的L家、H家两村的孩子格外的凶恶,经常在路上拦截我们这些途经的学生“打一餐”,有时候推搡几下,有时候朝身上吐口水,甚至挨个扇耳光,……h村虽然离学校近,那里的该子虽然也凶,但因为过了河,没那么觉得自己称得上地头蛇,加上我有个叔祖父过继到h村,相对安全一点,只是那路程要远上不少,所以我们更愿意走右路。
因为右路更近,放学较早的话,我们更倾向走右路,他们就不太有拦截的机会。为了安全起见,同村的学生(主要是男生,那些孩子只是坏,不是恶,不欺负女生)都会结伴同行,更远村里的孩子会加入以壮声势。如果万一被拦截,他们行为过分的话,那就是一场群斗。有时候他们人少,五六个人,仗着离家近,也敢跟我们十几个人动手。尤其H家的孩子,出了名的凶狠彪悍,一旦出现他们以少打多的情况,往往要吃亏,然后一段时间就结了仇。就只能走左路,直到哪天心存侥幸,觉得放学早走右路,大干一场。他们出了气,或者把仇结得更深。
河的两岸是自然形成的沙洲,周末在家时,有时会在沙洲上放牛,经常就遇上了,隔着河相互扔石头,拣那种扁扁的石头,扔得远。非常危险!!他们地势略高,我们总是吃亏。有一次敌人扔过来的石头落在地上后反弹打到我眼睛上,只觉得眼前一黑,哇地就哭了。现在想想真是万幸,如果直接干在眼睛上,肯定这只眼睛就废了。
慢慢的,H家的孩子成了我们最大的敌人,反倒学校所在x村的孩子让人觉得亲近些,我们远一点的孩子就会有意讨好当地的孩子,进贡、结拜、反间、谗言……各种途径都用过,H家的孩子们逐渐被孤立,也变得越来越斗狠。甚至一度发展到用竹子自制弓箭。
回想那几年,每天上下学,都是一段凶险的道路。几个村的孩子,联盟、交恶、仇视、冲突……把一个简单如此的上学路,搅合成了战国风云。刻进了深深的童年记忆,可能正因为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斗争,也厌倦了斗争……
--
修改:ahhoo FROM 120.227.205.*
FROM 120.227.205.*
我那时候的特点是:哪个村子富裕一些,哪个村子的孩子就调皮一些,比如那个南园子村。
村里做生意,做烧鸡,打烧饼的人家多,条件好,孩子上了初中就爱结伙打架。
我小学6年都是在自己村还好。初中当然也是自己村,就和南园子的孩子们相处了,因为村里我们一家人的同姓多,伙伴多,两次小交锋,不落下风,也没真动手干起来。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村里的教学点只有一个年级一个班。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自然地转到了大村的小学。从此,开始了人生中长达数年的战国时代。
: 从家里去学校大约有两公里的距离,两条道路:一条往左走,经h村,过桥到x村的学校,【不妨叫左路】一条是在浅滩涉水(我们叫下江)经H家、L家两村,到学校【后面叫右路】。
: 因为是农村的学校,学校所在村的学生多在学校里横行,对他们,我们是不敢招惹,连反抗的意识都弱了大半,只要不是过不下去,就忍气吞声地过了。离学校越远的村里的孩子,在学校就更弱势一些,一是人数相对少(分散到了周边的其他学校),二是离家远心里没底气。可能是在学校受当地孩子欺负心里不平衡,学校周边的L家、H家两村的孩子格外的凶恶,经常在路上拦截我们这些途径的学生“打一餐”,有时候推搡几下,有时候朝身上吐口水,甚至挨个扇耳光,……h村虽然离学校近,那里的该子虽然也凶,但因为过了河,没那么觉得自己称得上地头蛇,加上我有个叔祖父过继到h村,相对安全一点,只是那路程要远上不少,所以我们更愿意走右路。
: ...................
--
FROM 218.30.113.*
我们那相反,越落后(用我们的话说,叫“搞得不好”)的村庄孩子越凶悍。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那时候的特点是:哪个村子富裕一些,哪个村子的孩子就调皮一些,比如那个南园子村。
: 村里做生意,做烧鸡,打烧饼的人家多,条件好,孩子上了初中就爱结伙打架。
: 我小学6年都是在自己村还好。初中当然也是自己村,就和南园子的孩子们相处了,因为村里我们一家人的同姓多,伙伴多,两次小交锋,不落下风,也没真动手干起来。
: ...................
--
FROM 120.227.205.*
用拳头争取尊重哈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们那相反,越落后(用我们的话说,叫“搞得不好”)的村庄孩子越凶悍。
--
FROM 218.30.113.*
小学五年级时,我们班出了一个大佬,一个人拿削铅笔的小刀把隔壁班的双胞胎兄弟逼到墙角,虽然之后的初高中没啥交集,但这仨人的名字到现在我还记得。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村里的教学点只有一个年级一个班。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自然地转到了大村的小学。从此,开始了人生中长达数年的战国时代。
: 从家里去学校大约有两公里的距离,两条道路:一条往左走,经h村,过桥到x村的学校,【不妨叫左路】一条是在浅滩涉水(我们叫下江)经H家、L家两村,到学校【后面叫右路】。
: 因为是农村的学校,学校所在村的学生多在学校里横行,对他们,我们是不敢招惹,连反抗的意识都弱了大半,只要不是过不下去,就忍气吞声地过了。离学校越远的村里的孩子,在学校就更弱势一些,一是人数相对少(分散到了周边的其他学校),二是离家远心里没底气。可能是在学校受当地孩子欺负心里不平衡,学校周边的L家、H家两村的孩子格外的凶恶,经常在路上拦截我们这些途经的学生“打一餐”,有时候推搡几下,有时候朝身上吐口水,甚至挨个扇耳光,……h村虽然离学校近,那里的该子虽然也凶,但因为过了河,没那么觉得自己称得上地头蛇,加上我有个叔祖父过继到h村,相对安全一点,只是那路程要远上不少,所以我们更愿意走右路。
: ...................
--
FROM 219.142.251.*
江湖恩仇录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村里的教学点只有一个年级一个班。三年级的时候,我就自然地转到了大村的小学。从此,开始了人生中长达数年的战国时代。
:
: 从家里去学校大约有两公里的距离,两条道路:一条往左走,经h村,过桥到x村的学校,【不妨叫左路】一条是在浅滩涉水(我们叫下江)经H家、L家两村,到学校【后面叫右路】。
: ...................
--来自微微水木3.5.17
--
FROM 117.1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