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访友不遇诗——并论魏晋文士的心态与行止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访友人朋友圈,不遇,颇类此典,作此,记之。
闻香暗勒马,席地自抚琴。悠然终一曲,扬鞭入风尘。
G点太多,文章再补,先上冷菜……
--
FROM 223.153.252.*
坐等上人
--
FROM 124.65.233.*
你这是女友人啊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世说新语·任诞》
: ...................
--
FROM 27.203.114.*
听说那时候都爱炼丹,吃的浑身燥热,碰一下皮就破,真的么?
【 在 ahhoo 的大作中提到: 】
: [upload=1][/upload]
: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世说新语·任诞》
: ...................
--
FROM 218.30.113.*
魏晋名士就是洒脱
闻香让人无限想象
不见也罢。。
--
FROM 223.104.44.*
据说是,而且作为时尚,有的人没钱跟风假装症状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说那时候都爱炼丹,吃的浑身燥热,碰一下皮就破,真的么?
:
--
FROM 218.26.34.*
《世说新语》是本很有意思的书,类似“八卦”,但也有中规中矩的人事,虽然占的篇幅比较少。上文中引用的“子猷雪夜访戴逵”典故,出自其中的“任诞”,大概就是“奇葩”“二逼”的意思吧,里面很多人物都是“高士”,其中明贬暗褒的色彩还是很明显的。
四公子是一个很浪的人,是“自由主义+浪漫主义”,有时候也以“高士”自诩,所以对魏晋文士用了些功夫去了解,他们的环境、心态以及行止,官方、民间以及内部对他们的评价和态度,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既复现感受他们的乐趣和灵逸,也避免陷入他们的无奈和悲哀。
魏晋风华源流的社会背景,是东汉末年的大乱世,统一的封建王朝风雨飘摇,自顾不暇,完全无力对社会进行有效的管制。儒家礼教体系对社会管理的可行性开始受到普遍质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两百年后,“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王朝”重新成为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立言立德立功中最具有诱惑力和可达性的立言,成了可以追求的目标。这对文人是极具诱惑力的,很多人尝试对此有所作为。但是,“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时候读书是个很奢侈的事,干农活的读不起书,读书的没干过农活,所以绝大多数书呆子是不接地气的,他们不知道普罗大众需要什么,渴望什么,自然就不会知道为人民提供什么,怎么提供。其结果必然就是脱实向虚,还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才华而不见用,感喟嗟叹,怅然伤怀,最后变成了自娱自乐,高论清谈。
曹操一代奸雄,雄才伟略文采风流,虽然治国征伐,占用了他绝大部分精力,但他骨子里的“高士”血脉一直在的,他享受并向往“高士”的生活而不得,更强化了他对“高士”风气的鼓励和支持,这首先体现在用人上。有魏一朝的中枢班子,除了曹氏夏侯,悉付高门望族,尽皆雅逸俊采。及至文帝,更有甚之。门户、形象、举止、文采、交游,成为朝廷选士的重要标准。无论哪朝哪代,用人导向是社会风气的指挥棒,更何况曹丕亲自参与和推动。曹氏父子数十年的经营,加上社会对上流生活的向往和模仿,逐步形成了魏晋文士行为习惯,并稳定为社会风潮……(待续)
【 在 YHAH 的大作中提到: 】
: 坐等上人
--
FROM 223.153.252.*
^_^
假装……
【 在 zxmei 的大作中提到: 】
:
: 据说是,而且作为时尚,有的人没钱跟风假装症状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4」
--
FROM 218.30.113.*
五石散。
【 在 moonriver007 的大作中提到: 】
: 听说那时候都爱炼丹,吃的浑身燥热,碰一下皮就破,真的么?
:
--
FROM 223.157.101.*
东汉末年的经济本体实际上是不错的,“二牛一人”耕耘方式和铁质犁铧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盐铁专营给政f提供了必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只是因为王朝末期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平民百姓生存条件才趋恶劣,相比之下地主阶级的物质供养是非常丰足的,所以在上层社会自然地形成了奢M之风。加上最高Tz阶层的引导示范,在整个社会形成了崇尚享乐的氛围。尤其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前后发生的特大w义,建安七子中就有5人在这场w义中丧生。以至于有了给王粲送葬时,曹丕号召送葬队伍学驴叫的故事。
如果说正常情况下,世人分为三六九等,在天灾和瘟y面前,众生的差距变得不那么明显,在那场大瘟y中,由于贵族家口众多,交游广泛,又更难选择割舍家业,反倒更容易成为传染病的受害者,都中豪门巨户,举家罹难者,不在少数。在这样残酷的生死面前,无问前程,享受当下,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有一天浪一天”的心态更加强了奢靡之风的盛行。“怎么浪”就变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一起浪”成了贵族交往和政@z站D的重要途径。
“五石散”最初肯定是对抗疾病的一个方剂并达到一定的效果,只是后来慢慢的大家发现他还有别的一些附加效果(比如小L丸)。就像xx从以繁殖为目的演化成一种娱乐方式一样,在贵族圈,附加效果的诱惑超出了原意c心,L用药物就必然出现……(待续)
【 在 YHAH 的大作中提到: 】
: 坐等上人
--
FROM 223.15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