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关于亲密关系
我是实践主义,从来都是。
定义目标,忽略情绪甚至感情,独来独往,比如:
我要离开农村,必须中考取胜,上高中,那就拼命努力的学习,然后就成了。
我要有好的收入,上个好大学,原理同上,然后就成了。
大学伊始,保持目标:解决温暖,搞编程,然后自己学习,背程序,背算法,辅修计算机课程,然后就成了。
最后,毕业,我要定一个对象,先冲向最中意的那个,定对象这件事儿,优于定“谁”,没想到一次成功。
然后,定目标:结婚。我当时想过,我要结婚第一优先,然后是人,1不行,就2,2不行就3。
顺利就结婚了。
有了娃,就是看房子,目标是:落户(当时很难啊)。
我想说的是:虽然我的个人经历,我方式不能代表大多数人能用来获得幸福,但是“定义目标”,“选择重点方向”,是理性的,有效的人生路径。
我的建议是:要结婚,先要结婚,人其次,差不多就行,先结婚了,哪怕后续离婚了,也是一笔人生财富。
我就是这样闷头冲下来的,一直到现在,左思右想的结果就是:永远在等待那个不可能出现的最佳,当然这个最佳包括人,也包括自己年龄,也包括自己财务现状,也包括家庭的不断流变的状态。
最后,虽然我没发财,也大概率发不了财,我还是看了《纳瓦尔宝典》,推荐,挺有趣的。目标导向。
--
FROM 218.30.113.*
我也没规划,就是年轻时有强烈的目标感,当时也是上行,如今不行了,求稳。
为了目标我会放弃好多,比如:主动删掉高中漂亮的女生的手机号,哈哈哈哈哈哈。
【 在 zhaodaliang 的大作中提到: 】
: 赞!很羡慕佩服。我自己一直都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没有规划。
--
FROM 218.30.113.*
努力追求吧,幸福就在不远处!
【 在 Vitamine68 的大作中提到: 】
:
: 真好,满满正能量,祝您幸福
--
FROM 218.30.113.*
嗯,有目标感挺重要的。
【 在 pangpang28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有目标,真的就更容易实现。
: 我不管上学还是结婚都是稀里糊涂的,唯一想过的是要从事的职业,也基本上算实现了,只是对于一开始就意识到的自身的弱点,从来没有努力去突破,所以就成了今天这傻样。
: ...................
--
FROM 218.30.113.*
大体合适估计就差不多,婚姻观念往老美靠拢:不行就离,有了好的继续结婚,知道死去。。。
人生就是体验,保持独立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依赖他人,但是一旦有了亲密关系,主动推进去相互的:贡献他者。
这样,人口的生育率也能保证估计,哈哈。
我是不是太“独”了。。。
【 在 lynn0429 的大作中提到: 】
: 找个不合适的还不如不结婚
--
FROM 218.30.113.*
嗯,确实如此。
我们这一代,估计是传统最后的惯性?
【 在 lynn0429 的大作中提到: 】
: 个人不需要关注生育率
--
FROM 218.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