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考编的吸引力太大
易烊千禧
张艺兴
关晓彤
等等
----------
清朝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
左宗棠没有考中过进士,更没有当过翰林,几乎是没有当内阁大学士的可能性。
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期间,曾经突发奇想,要离职进京参加会试。
慈禧太后正要依仗左宗棠平定边疆,怎能允许他离职呢,便破例赐予他“同进士出身”,相当于给了他一份大学文凭,左宗棠这才有资格当上内阁大学士。
----------------
1717年(康熙五十五年)湖南巡抚李发甲又两次上疏恳请分闱。
经几任巡抚的力争,朝廷终于在1723年(雍正元年)诏谕分闱,谕称“湖南士子赴湖北乡试,必经洞庭湖。湖水浩潮无涯,波涛不测”。诏谕还指示分闱后两湖试举名额分配“由湖南湖北巡抚公议,著湖广总督从公酌定”。湖南巡抚接到上谕后,雷厉风行,于当年就在长沙城原明吉王藩地、今中山路百货大楼一带设立了贡院,这条街也因之改名为贡院街。
贡院系利用湖湘书院的院址进行扩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功能齐全,封闭性强,据清光绪《湖南通志》卷67记载,设院当年就添建头门龙门3扇、望楼4座、鼓亭2座,东西官厅8间,公堂、衡鉴堂各5间,内帘房舍32间,提调、监试、后勤等用房150间,以及考生考试和居住的号舍8500间。
翌年,湖南第一次单独举行乡试,参试人数比往年赴武昌参试者陡增,长沙城一下增加许多家客栈。贡院西街黄笏堂所开“自福”客栈,旅客就多系赴考童生。还出现了所谓试馆,即一些地区或宗族,为了给本地或本族士子到省城参加乡试提供方便,在城内购置房屋,派人管理,免费供应食宿。不是考试期间,试馆也接待本地或本族来省城办事的人员;只收伙食费,不收住宿费,故兼有会馆性质。如望麓园的宁乡试馆、新安巷的湘乡试馆、紫荆街的长桥柳氏试馆、怡长街的彭氏试馆就是较为有名的试馆。
湖南巡抚陈文恭有副对联对长沙贡院作了生动的描绘:
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
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它日勋名。
低矮的考屋里,在试卷上写字的声音就像食桑叶的蚕声,主文运的星宿激励着士子的志气更加高昂,想到指日可待的功名,早把当年的辛苦忘得一干二净了。
两湖分闱后湖南人才勃兴
两湖分闱是长沙及湖南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推动湖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社会的进步、人才的勃兴以及湖南人士走出湖南,参与国事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清代前期(至1840年)通过举试走上仕途,官至总督、尚书、大学士的14人中,有12人人是在分闱之后,而且14人中有10位是长沙府人士。他们是:陈鹏年、彭维新、刘权之、陶澍、贺长龄、罗绕典、李星沅、劳崇光、曾国藩、胡林翼。
而整个明代,长沙籍进士官至同级的官员只有3人。
清代前期是长沙及湖南科举人才的鼎盛时期,自1653年开科至1840年,共75榜,湖南成进士的有441人,中举的则多达数干人,其中近半数是长沙府人士。
晚清王朝权力被逐渐蚕食的过程----不得不,只好被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9497847239743416&wfr=spider&for=pc
清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系统主要是官方的保甲制和非官方的士绅管理系统维持着。
地方就出现了为了自卫而军事、财政独立化的倾向。
清王朝不得不动员和利用地方武装,于是“团练”应运而生。团练的出现是清王朝地方武装产生的开始,也是地方军事化的前奏。
地方军事化的出现改变了清王朝地方的统治秩序,扩大了地方士绅阶层的权力。
随着地方武装力量的扩张,清王朝中央军权的下移,地方上出现了军政合一的局面,这是清朝入关后从未有过的现象,中央对地方的绝对统治局面终于被打破,其主要标志就是湘、淮军地方集团的兴起。
※ 修改:·alongtimeago 于 Jul 9 22:44:51 2022 修改本文·[FROM: 59.109.147.*]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59.109.147.*]
修改:alongtimeago FROM 59.109.147.*
FROM 59.10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