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xinzish (三生有幸), 信区: QingJiao
标 题: 聊聊重点研发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Sep 27 11:42:35 2022), 站内
本人普通工科领域的一个小方向,最近经历了几次重点研发项目的申报,有些感触,来吐吐槽。有些是亲身经历,有些是道听途说,给诸君送些谈资。
一是重点研发的评审制度。由于盘子大而且是竞争制,台上的运动员都是项目领域的最优势科研机构的团队,而坐在台下评审的裁判员由于采用机构回避制度,大多数四面八方拼凑起来的所谓大同行,但就是这十几个人手里的投票掌握着项目归属命运。那他们怎么投票呢,首先应该还是专业判断,但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超出自身专业方向,尽管是所谓大同行,但完全是外行,那这一票投下去要么是帽子票,数谁家帽子多,要么是人情票,看谁给我打了招呼。结果就出现有些项目内行被外行干掉,让人大跌眼镜。
二是打招呼。原来是评审前一天公布专家名单,结果乱象丛生,于是规则改成评审前不公布,结果是乱象愈演愈烈。找专家打招呼成为项目答辩的必须步骤。一个基本的逻辑就是,人家都打了,你不打,那专家觉得你傲娇得很啊,别人的水平也不差啊,我这票为什么投给你。即便的确比你差,那也不好意思,我还是要顾及人情和礼貌。打招呼也是技术活,可分三等。第一等是送上门,有的是知交故旧,有的是门客学生,有的则是递拜贴,还有的则是交换资源。想想这第一等自然是大佬学阀的待遇。第二等是最有技术含量的,用最高效的方式获得最多的专家名单,当然也并不是内部泄密,毕竟这个有非常高的法律责任风险。第三是最普遍的,通过既往公布的专家名单和一切可能的渠道大海捞针地毯式搜索,这种难度也真是大海捞针,其原因在于真的很难捞,另外即便你偶尔捞到了,因为你段位不够,人家却说我不是针,当然也不排除有清正高洁的专家拒绝这种做法。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找专家打招呼成了从申报单位机构层面得到认可的重点研发项目答辩的必修环节。
三是竞争手段。打个不恰当的比喻,重点研发项目好比饲养员手里的一块肥肉,扔下场便是一群鬣狗饿狼一拥而上的撕扯。之所以血腥,不只是因为肉比较肥,更因为还关乎学校排名专业学科声誉和个人江湖地位。所以打招呼才成为项目竞争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但也有进阶技能。比如这个项目已经纠集了领域最强的团队联合,别人都知难而退了,这样反而也有新问题,那就是申报团队不足,项目流标。早期就有大佬因此翻过车。后来为避免这种问题出现,于是就有人想出了陪标的好主意。另外一种情况就是竞争对手的确很强大,借用一个说法,就是场内场外都很强大,这种怎么办呢。听说有个项目一方的后台大佬通过中间人明示竞争一方说你不要折腾了,没有好处。当然还有更高级的,据说有一种特洛伊战法,内外联合搞垮对手。另外一种是自爆虫战法,派出自杀式内线通过引爆规则让对手直接倒在进场的路上!你看,到最后这里面都是兵法。
何以至此,其实换个角度,也是一种进化。国家的科技投入和待遇提升换来了大批顶尖智力资源回归科研领域,竞争的激烈也造就了科技领域丛林生态的形成,那些智力和情商都一流的慢慢汇聚到了食物链顶端,相应的优质资源也随之集中到了这一批人的手中。但食物链的顶端并不一定意味着顶级的贡献,本该用于优秀产出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争取项目交换资源,至于项目如何结题交差,大家基本都懂得。记得版上有个对科研的形象描述是“屎上雕花”,其时很多大项目也就算是个纸糊的科研。而掌控资源的大佬们却真的是可以翻云覆雨,才导致了如此多的谄媚、畏惧和愤愤不平。
有办法吗?听到最多的就是你也就发发牢骚而已。自我反省一下,我本人也是被裹挟其中,也曾从中受益。然而,愈到后来越发觉得这种生态已经畸形得厉害,有人说你说了又有毛用,的确,人微言轻,毛用不顶。只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聊供打发茶余饭后。
--
FROM 59.109.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