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哀顺变
【 在 deardoor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小走后思考了许多。
: 1.感慨世事无常、命运不公,吃喝嫖赌抽的人潇潇洒洒活得久,老实纯朴任劳任怨的人,辛苦奔波吃尽苦头,好命不长。发小的一生平淡无奇,没有大起大落,大多时间精力用在为生计奔波操劳。生命就此别过,家里条件不好,一直在爬坡上坎中,还没走到享受幸福生活阶段,也没来得及体验后半辈子生活,让人可怜又可惜。
: 2.发小妈妈表现的异常坚强,始终是发小最坚强的后盾支撑。一直以来,发小的妈妈给我们都是外强中干的农村妇女形象。他妈在农村三里五村能说会道,会开拖拉机、手扶三轮车,一直做着卖煤、收粮食等买卖,家里家外靠他妈主事,他爸不善言辞,多在背后做配合。今天同学去家里吊唁,本以为白发人送黑发人,场面不太好看。没想到他妈镇定自若的招待同学,知会村里人开始各项丧事筹备工作,表现出农村妇女难有的气魄。估计发小妈妈是逼迫自己撑着场面,没时间伤心,风风光光、顺顺利利办丧事就是对儿子最大的疼爱,只有将自己的悲伤留给了丧事完毕后的一个个深夜里。
: 3.发小和老婆是相亲认识的,感情基础不好评价,很难想象以后留下年轻媳妇和两个孩子该怎么办。大概率老婆会再改嫁,但是带着孩子改嫁又很困难,不是没有可能撇下孩子单飞,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扶养长大。农村有这样的现实例子。人还是要好好爱护自己身体,人不在了老婆会人走茶凉,父母会伤心,孩子会成为留守儿童,家庭分崩离析不可避免。人在情在,人走一切都散掉。
: 4.发小是在县城医院去世的,去就医时还没有表现出大碍,自己骑车去,稍感不适而已。没想到后来在医院发作,几小时就不治身亡。本人不太懂医学知识,总感觉县城医院有一定责任,在家里突发急病、送医不及时而引起的不治身亡还好理解,可是在医院发病怎么就救不了呢。发小正值壮年,没有基础病,实在是想不通。可是家人没有质疑医院的救治行为是否合规,同学也不好说啥。或许家属会有质疑,可是农村人有多少维权常识和技巧,医院常年面对这种事情,你提出一个疑问,医院有一百个理由打发你。维权之路漫长而又煎熬,不想一直因为孩子去世这件事反复跟医院拉扯,伤心不绝。再有就是,农村传统思想里,认为人死为大、入土为安,不想再折腾已经走了的人,赶紧妥妥当当把丧事办了。
: 总之,发小年轻的生命就此结束,对他来说这一辈子值得吗?过得幸福吗?活得有意义吗?估计发小还来不及思考这些问题人就走了,留给活着的朋友们陷入深深的思考中。
发自「快看水母 于 SM-F9460」
--
FROM 39.144.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