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叫李雯,吉林省吉林市人,比他小四岁,81年生,在国内一家小公司做文职工作。聊天时,她总是很热情,主动问他加拿大的生活怎么样,语气里透着向往。她说国内工作压力大,工资却不高,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出国了,她也想试试。林晓阳起初只是礼貌性地回应,可聊得多了,他发现自己渐渐期待她的消息。她的语音里带着熟悉的东北口音,让他想起老家的雪和热腾腾的酸菜炖粉条。
他们视频时,她化了妆,美颜滤镜让她的皮肤看起来光滑细腻,但眼角隐约的细纹还是暴露了年龄。她不算漂亮,但说话直爽,偶尔带点小女人的撒娇,让林晓阳心里泛起一阵久违的温暖。他太久没和人这样亲近地聊天了,以至于很快陷了进去。
半年后,他回国探亲,顺道去长春见了她。现实中的她和视频里差别不大,只是身材微微发福,穿着略显过时的羽绒服,指甲上还残留着没卸干净的指甲油。他们去吃了火锅,她熟练地给他夹菜,笑着说:“你们在国外待久了,肯定馋这口吧?”那一刻,他突然觉得,或许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一个能和他说话,能理解他的人。
回国前,他向她求婚了。没有浪漫的仪式,只是在一家普通的餐厅里,他有些紧张地问:“你愿意跟我去加拿大吗?”她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点头,眼里闪着光。
手续办得很快。她辞掉了国内的工作,带着两个大行李箱跟他飞到了多伦多。起初的日子还算甜蜜,她每天在家做饭,等他下班,周末他们一起去超市采购,偶尔和几个华人朋友聚餐。可时间一长,问题渐渐浮现。
她英语不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打些零工,收入微薄。她开始抱怨加拿大的生活太闷,没有国内热闹,交不到朋友。有时候,她会突然问他:“你以后工资还能涨吗?我们什么时候能买房?”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心里一阵发紧。
某天晚上,他加班回家,发现她正和国内的朋友视频聊天,语气里带着羡慕:“哎,还是你们在国内过得舒服,这边真是无聊死了……”他默默走进厨房,热了剩饭,突然意识到,或许她选择他,不仅仅是因为感情,还因为那张加拿大的PR卡。
但他没有拆穿。他太孤独了,孤独到宁愿相信这段关系是真实的。至少现在,他回家时,灯是亮着的,有人等他吃饭。至于未来会怎样,他不敢多想。
【 在 mikej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林晓阳的生物博士学位在加拿大并没有给他带来预想中的职业前景。毕业那年,他投了无数份简历,可大多石沉大海。学术界竞争激烈,工业界又偏爱计算机和工程背景的人,他的研究方向太过冷门,最后只能勉强进入一家电信运营商,挂了个“数据分析师”的头衔,实际工作却只是整理Excel表格,偶尔写写简单的SQL查询。办公室里,他的同事们大多比他年轻,谈论着股票、度假和科技趋势,而他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偶尔附和几句,却始终融不进他们的圈子。主管是个四十多岁的印度裔,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对他不冷不热,升职加薪的机会总是轮不到他。有时候,他看着LinkedIn上那些转行做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同学,心里泛起一阵酸涩——如果他早几年意识到行业的转向,或许现在不会困在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 工作没有成就感,生活也单调。多伦多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下班后他常常一个人回到租住的公寓,煮一碗速冻饺子,打开电脑漫无目的地浏览网页。社交软件上偶尔有人搭讪,但大多聊几句就没了下文。他性格内向,不擅长主动,更不会那些花言巧语,所以三十多岁了,感情经历依然一片空白。
: 直到那个冬天,他在一个华人论坛上认识了她。
: ...................
--
FROM 183.2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