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实践主义,从来都是。
定义目标,忽略情绪甚至感情,独来独往,比如:
我要离开农村,必须中考取胜,上高中,那就拼命努力的学习,然后就成了。
我要有好的收入,上个好大学,原理同上,然后就成了。
大学伊始,保持目标:解决温暖,搞编程,然后自己学习,背程序,背算法,辅修计算机课程,然后就成了。
最后,毕业,我要定一个对象,先冲向最中意的那个,定对象这件事儿,优于定“谁”,没想到一次成功。
然后,定目标:结婚。我当时想过,我要结婚第一优先,然后是人,1不行,就2,2不行就3。
顺利就结婚了。
有了娃,就是看房子,目标是:落户(当时很难啊)。
我想说的是:虽然我的个人经历,我方式不能代表大多数人能用来获得幸福,但是“定义目标”,“选择重点方向”,是理性的,有效的人生路径。
我的建议是:要结婚,先要结婚,人其次,差不多就行,先结婚了,哪怕后续离婚了,也是一笔人生财富。
我就是这样闷头冲下来的,一直到现在,左思右想的结果就是:永远在等待那个不可能出现的最佳,当然这个最佳包括人,也包括自己年龄,也包括自己财务现状,也包括家庭的不断流变的状态。
最后,虽然我没发财,也大概率发不了财,我还是看了《纳瓦尔宝典》,推荐,挺有趣的。目标导向。
--
FROM 218.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