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北方小城市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家旁边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国企工厂,在那个年代,它是小城的骄傲与象征。工厂职工在人群中总显得气派十足,哪怕在菜市场遇到,也让人觉得他们“财大气粗”。然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工厂下班时的壮观场景——一排排班车鱼贯而出,车灯在暮色中连成长龙,巍峨浩荡,带着一种工业时代的气魄。
那时我正在上高中,晚自习往往到晚上十点才结束。冬天的夜晚刺骨寒冷,骑自行车回家实在太难熬。父亲心疼我,想到那座工厂的班车,其中有一趟晚班车,时间正好与我放学的时间吻合。问题是,工厂的班车只对内部职工开放。于是,父亲托了不少人情,终于帮我弄到了一张只对职工发放的月票。从此,每到寒冷的冬夜,晚自习结束后,我就攥着月票匆匆跑去赶班车。
尽管有月票,但每次上车,我仍然心怀忐忑,害怕被司机盘问。那种“做贼心虚”的感觉一直挥之不去。有一次,偏偏忘带了月票。果不其然,司机冷不丁问道:“你是谁家的?”慌乱中,我胡乱编了个名字,却被他锐利的目光盯得无地自容。最终,司机不再容情,把我赶下了车。我裹着寒风,一步步走回了家。那晚,冻红的双手让我对这座工厂的敬畏逐渐转为怨恨。
后来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乡。那座曾经的“大厂”却开始显出颓势。它像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巨人”一样,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回家听爸爸说,那个大厂已经好久不开门了,工人在家呆着。。。十分愕然。正值过年的时候,我坐公交车购物回家,突然上来一群人,他们互相之间似乎认识,交谈声断断续续。我听了一会儿,才知道他们都是该大厂的职工,一年没发钱了,这次是接到通知,去工厂领一笔过节的补助金。。怨恨也没了。
再后来好多年不回老家,上次回的时候,那个厂区已经变成一个楼盘,只是没有多少开灯的。
--
FROM 120.2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