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思维极佳的Afu写出“逃离文学,从我做起”时,她确实变了吧,我并不认识她,她还在坚持输出,带人写作,只不过不是为了文学。她的精神解离,已完全治愈,这是精进研究星盘、心理学和文学给她的思维奖赏,但她的人格底色毕竟是个指挥者,她真正需要的是行动,是力量,以及带领他人的力量,这是一种不应该被文学与美消解的行动力,我很能理解她为什么高呼:不要去用美消解痛。不要用寓言,比喻,意象去写作。不要美化痛苦,而是用语言把痛怼到心口,否则就会永远的恋痛。
其实,我想对她说,她只是从认知疗法转向了暴露疗法。能改变世界的,除了认知,就是行为。能改变自我的,也只有这两种方式。文学属于认知领域中看似离认知最远的,最不触及理性与逻辑核心的,但其实是离认知最近的。
文学帮我们看见枷锁,行为帮我们挣脱。Afu用了那么多年来理解文学的边界,实践写作,最终还是转向了更直接的“解决问题”。她看出了抒情叙事的弱点,她开始更在意结果,知道文学家的格言不过是一群自己生活过得稀巴烂的人,把世界的华服也撕得稀烂。这里还没算上那些媚俗文学家和抗拒妥协的或疯或死的文学家。
如果这个世界是由精神病组成的疯子乐园,我们每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规训自我的大脑,使之更接近平均值,决定了我们在世界这个游乐场存续多久。
从前,大脑的中庸之道,由连接紧密的家族、礼教和舆论维系。在生存压力逐渐解除后,无论是生存状态,还是个体意识,如今都变得极为原子化。人可以疯狂地活着,只要愿意承受代价。代价可以是被世界抛弃的感觉,与他人无法链接的感觉,没有同类的感觉……
文学叙述的是偏离,是疯狂。文学不满足于说教式的洗脑,尊重一切离经叛道。只是这条离经叛道的路,对不同生存状态构成的自我,吸引力完全不同。
自从有了Ai,Ai温和理性的世界观和无与伦比的知识体系,已经对人类未来构成了精神上最强大的潜在威胁。也就是,人类没法比机器更讲道理且行事中庸。这等于宣告,在算法一步步进化以后,人的理性无法超越机器,人没法比 Ai更正确。
可见的未来,人的存在感会被进一步剥夺,当然,人人都有了一个世界上最聪明的朋友,它会通过道理向我们传递情感,却不保证情感的连续性。
这时,人类的窘境暴露出来,几千年来,人在“罗格斯”基础上建立的文明,最后却把人的主体性拱手相让。
如何夺回人在思维与精神领域的主体性?那不如来比疯狂,比痴癫,比决绝,比不可能……不要学佛放下,因为没有感情的ai,永远比你更能放下。
文学允许一切。这才是未来人类在面临自身存在主义困境时,可以与自身和解的道路。
文学用美包装了痛,连痴愚也是美的,连毁灭也是美的,这是ai永远无法达到的境界。尽管文学会削弱行动力,但有机器代替我们行动了,我们只需要负责存在就可以。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