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人格医院真的可以改变人格吗
讨好型的人在冲突中容易指责自己:都是我的错,为的是换取关系的安全。
讨好型的人经常用的语言是:都是我不好,这都是我的错,没有你我怎么能行,你高兴就好,我很可怜,等等
他们惯常的行为表现是:道歉,恳求,依赖,取悦他人,让步,过度和善,缺乏信心
内心真实的情绪是:无助,委屈,手勺,不满,被压抑的愤怒,哀怨等
他们把对方或者他人的需要建立在自己的内在需要之上,但每种人格都有资源的一面。
讨好型人格的资源是什么呢?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都很敏感,他们对自己的情绪敏感,对他人的情绪也敏感,他们能轻易的觉察对方的一丝不快,能非常好的共情他人,并且能够敏锐的觉察出对方的心理需求。同时,讨好型人格的人也非常的友善,几乎不具备攻击力
所以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这几个人格中,通常讨好型人的人际关系更好
【 在 mercyru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喜欢我的讨好性人格,如果真的有人格医院就好了。。。
--
FROM 106.38.48.*
“忍无可忍还得崩”说明并不是一味的讨好。
【 在 mercyrune 的大作中提到: 】
: 人际关系并不好啊,最后都是被欺负,被占便宜。最后忍无可忍还得崩。
--
FROM 125.33.123.*
指责型的典型语言是:都是你的错,我没问题,你到底是怎么搞的,你永远都做不好
行为特点是责备、批评、吹毛求疵,控制、攻击
典型的情感特点是:愤怒,挫败,不满,被压抑的受伤,害怕失控,孤独
内在的体验是:低自我价值,缺乏掌控,无助,把焦点放在对他人的期待上
所以,指责与讨好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低自我价值,讨好是想通过让他人满意来换取他人对自己的接纳,以换取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而指责是通过把责任或者过错放在他人身上而让自己的内心体验安全。所以,二者的内心都缺乏安全感。
讨好,指责互相切换是当首先通过讨好来换取关系,但当没有达到目的时就会有受伤的感受,因而产生愤怒,并且通过指责把内心的愤怒和不安全感、委屈感投射出去,发完火之后又会自责,转而再去讨好...
回到您“怎么办”的问题,还是要增强自我的内在安全感和价值感,这两个方面充足后,就不会期望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取认可,也不会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去指责他人了。
【 在 ashyg 的大作中提到: 】
: 指责型和讨好型来回切换
: 怎么办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25.33.123.*
自我价值感更多的是你对自己的认可,可以尝试人事分离法
比如,今天我领导说我的工作没做好,批评我了。
通常,我们会在内心深处将批评解读为我不够好,领导不喜欢我,不认可我。
人事分离法是领导批评的是我这件事没有做好,也许是用的方法不对,也许是时机掌握的不对,也许是轻重缓急分的不对,他批评的是事儿,而不是我,虽然事儿是我做的。
先练习练习这个,看看是否对您有效
【 在 ashyg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有道理 有道理
: 安全感好弄 自我价值感 不好弄
:
: ...................
--
FROM 125.33.123.*
之所以使用这种方式,也一定是因为以前、曾经有很多次使用这个方式的成功经验,于是将他保留下来,成为习惯的一部分。
那么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需要他人觉得我好,“他人觉得我好”对我有多重要?如果他人没有觉得我好,我会怎样?我希望他人觉得我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等等
【 在 mercyrune 的大作中提到: 】
: 肯定啊。一味的讨好本来就是为了让人觉得自己好,让自己人缘好,肯定有动机。只是一种方式而已。不知道啥时候学会了为啥会有这种方式来交。。。
--
FROM 125.33.123.*
对这个人的什么有意见?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如果是对你有意见,那么是对你的什么有意见?假设是某次你让对方没面子了,那么他有意见的不是你,而是你让他没面子这件事
【 在 ashyg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效 因为我批评别人的时候我都知道 打着对事不对人的幌子,其实都是对这个人有意见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25.33.123.*
不care别人怎么说自己的人,通常不是讨好型人格。但也要看这个不care是防御还是内在稳定的表现。
【 在 ashyg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只是越来越不care 别人怎么说我 别人怎么说只能说他们自己的投射 傻叉居多 能理解你的人基本没有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12」
--
FROM 125.3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