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说人到中年对于死亡这个问题还是有缺失,这其实挺正常的。对于死亡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去认真面对过,他就是一个挺难跨越的壕沟,或者说是障碍。
那再来说你现在的状况,我觉得是已经能够去应对死亡的痛苦,因为你其实在现实生活里头是可以忍受死亡的痛苦带来的折磨,然后可以好好生活的。就是对于这个痛苦,你可能有点陌生,你可能只是学会了忍耐他或者说在痛苦来的时候学着去处理日常生活,但是呢没有去直面这个痛苦,我们也会说是没有去体会这个痛苦,或者说好好的和这个痛苦做一点沟通。
那你就会觉得:好像不知道这个痛苦还有多少,不知道他还在不在,不知道他还要呆多久,也不知道怎么样放他走。
那可能你会说和这个痛苦做沟通,有什么意义呢?其实就是去了解它,了解它、看到它,那他就会自然的有一个生发、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其实是去促进这个整个过程的发生的,也是去促进我们和死亡痛苦互动的这个过程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完成,全程会有我们的觉照在场,其实也就是超越死亡之痛的过程。
【 在 november15 的大作中提到: 】
: 刚好还有2个月,我爸去世就整四年了。现在仍然每一到两周一次的频率,晚上会梦到他,或者是和他有关的事。昨晚的梦里,先是我在一个地方收拾东西,里面很多我爸用过的,我一边收拾一边流眼泪。后来迷迷糊糊的又到了另外一个场景,我给我妈打电话,开始一直没人接,后来接通后百般追问下,她告诉我我爸生病住院了,跟我说医院的地址……
: 我的脑子就经常这样不清楚,潜意识里有时候知道我爸走了,有时候又觉得他还在。这么长时间,我其实现实生活中早已经放下了,有时候跟家里人说起我爸,我也能轻松的说起,有时候还能玩笑式的追忆以前的趣事。但脑子里就总是感觉放不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想起来就会很痛苦。
: 也可能跟我的成长经历有关,我从小没有参加过任何一个亲人的葬礼。家里人去世,我爸妈都没带我去过,我一直很害怕面对这些。这几天跟我儿子做读绘本的作业,幼儿园安排的一个绘本叫《爷爷和我》,就是讲爷爷去世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里面说“人生就是这样,有的人会离开,有的人要到来,但是,爱不会离开,爱会留下来”,能看出整个绘本让孩子们正视死亡。是不是我的童年因为缺乏这种教育,所以导致现在的我虽然人到中年,仍然在死亡的问题上是缺失的呢?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 11」
※ 修改:·Newhumanity 于 May 20 09:23:16 2021 修改本文·[FROM: 114.242.248.*]
※ 来源:·最水木 客户端·[FROM: 114.242.248.*]
修改:Newhumanity FROM 114.242.248.*
FROM 114.24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