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心理咨询师有用吗
其实咨询师的作用就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对待你的问题,就像你分析别人犯的错误时也能表现得非常理性一样,
核心的问题是你要接纳心理咨询师的理性分析,这个前提是他的分析是可靠的,你也是信任他的,他也是值得信任的。
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自己也能理性的看待自身的问题,只是自己很难放下情绪化去认真理性对待自身的问题,我们自己很难正视自己的问题。
因为改变固有的思路是难的,因为这代表了你能意识到自己错了,而意识到自己错了是很难接受的,这涉及到我们自信的根本问题了。
其实人生最大的成长是,如果我们错了,我们怎么应对。要首先设想这个问题。这样就会导致我们更加理性客观的看待问题本身。
--
FROM 222.129.53.*
首先要说自己只是心理学的爱好者,读过很多书。
不过难道咨询师不是分析咨询人是怎么陷入情绪困境的?
你说的我没懂,无论如何咨询人还是要通过自身的行动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
你简短的总结一下现有的咨询技术。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咨询肯定不是这么做的,做咨询如果只是在理性层面做功课,那用处不大,深度不够,即使短时有效,也很容易反复。
: :
--
FROM 222.129.53.*
你的这些话我都不能同意。
首先,情绪没有好坏只是相对的,否则咨询就师出无名了,说到底咨询还是纠正了什么。
其次情绪困境也没说好坏呀,
最后,心理咨询师所要做的,无非就是让被咨询人形成自我暗示的习惯从而改变自身情绪的困境。
我觉得心理咨询故意搞成玄学不好。
咨询无非就是从一种心理习惯(情绪)转变成另一种心理习惯(情绪)。
至于怎么转换或许是科学,或许是玄学(艺术的成分)。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情绪本身是客观的,没有好坏之分,所以可能不能说“情绪困境”,而是被情绪影响、主导、控制或湮没后的现实适应困境,比如太生气了要去打架,太悲伤了什么都做不了,太痛苦了不想活了之类的
: 心理咨询的过程不会分析人为什么会有情绪,而是会理解、体验、命名和调节情绪,理解情绪从哪里来、体验和释放汹涌如潮的情绪、命名令人困惑的复杂情绪、调节情绪的强度和释放的方式等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Plus」
--
FROM 222.129.53.*
我都能想象出你所说的训练,我也能理解它们。无非就是接纳它们接纳自己,这很正确,很技术化。
如果别人真没有问题,那你咨询什么呢,提供什么呢?是吧。
咨询也是引导别人,只是不那么说罢了。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接受心理咨询的训练,就知道咨询过程不是你理解的那样“无非”如何如何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Plus」
--
FROM 222.129.53.*
这样把,你找个网上有的你很赞赏的案例我看看。
心理咨询师的书我是读过的,而且不止一本,没你说的那么玄乎,呵呵。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刚好看了一篇文章 名字叫做 禅与马匹修理。
: 站在外面看,和真正身体力行去做,体会是天壤之别。
: 等到你把咨询做到身上,而不是在脑子里转圈的时候,再来讨论,会比较好。
--
FROM 222.129.53.*
这样,你也找个心理咨询的案例样本我瞅瞅,我还不信有什么咨询是从业者以外看不懂的。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并不是这个“无非”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Plus」
--
FROM 222.129.53.*
难道门内门外是收费的区别吗?
没事儿,我读过那么说心理学大师的著作,第一次见人试图说不清楚的。
你说心理咨询很重要我信,你说很牛逼,外行不懂,那就没法信了。
就这样把,既然你觉得不值得交流,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的。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还是站门外点评的思路吧?
: 咱们话不投机,就算了
:
: ...................
--
FROM 222.129.53.*
不说不说呗,我也没觉得你能说些什么出来啊。
你觉得我境界不行,这会儿也不是你一个人说我境界不够,
心理咨询大师的咨询书我都觉得自己能读懂,也不过遵循逻辑,也没说出花来。
你们居然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让我也很困惑。
没关系,也别浪费你的时间,确实是这样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确实很遗憾。
我只说我自己的理解,别人觉得对错与否,那由它们自己分辨。
你说我错了,这没关系,我觉得如果不能几句话说出为什么错了,也是件很遗憾的事情呢?
其实不就是咨询师该如何影响被咨询的人吗?这难说清楚?大概我水平实在是太低了。
【 在 lucciler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是外人不懂的意思,而是你试图用你的框架来把心理咨询框起来,我就没兴趣了,倘若你愿意放下你的各种论断,当然我是愿意说的。
: 各种心理学的书,那是已经说出来的话,大家各自投射,当然有大家的自由。我是活人,还是对沟通有期待。不能沟通,那就歇歇,能沟通,自然好。
:
--
FROM 222.129.53.*
好久没来了,
文章看了,摘录了你贴的案例中的一句话,“帮助患者改变他们对于自己主观体验的姿态”
“无非就是让被咨询人形成自我暗示的习惯从而改变自身情绪的困境” 这句话是我之前说的,被你批评了
我想知道这两句话有本质区别吗?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书上的案例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6 Plus」
--
FROM 222.129.52.*
也许我说的容易误解吧,我自己觉得没啥区别,你的解释我也非常不满意。
我想表达的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后半句是指出问题,前半部分是解决方案。
后面所说情绪的困境对应于体验的姿态,想必你能理解。
前半部分是说通过自我暗示的不断强化来解决情绪负向强化的问题,
自我暗示是一种理性行为的正向反馈,而人们心理问题是一种感性行为的负面反馈。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区别在于,“对于体验的姿态”是经由体验累积的,存储于潜意识的,自动调用的
: “自我暗示的习惯”是需要意识层面主动操作“自我暗示”的动作
: 二者的效率和所需要耗费的能量是不一样的
: ...................
--
FROM 222.12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