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交性高级动物,天生怕被孤立。
想象一只猴子,身边没有同伴,独自在强敌环伺的非洲旷野里,它应该会有一种随时可能被天敌吃掉的恐惧。这种恐惧就是孤独感的来源。
被群体排挤的经历,对小孩来说是非常非常强的负面刺激,这种巨大的激励会使他想方设法去避免再次发生被排挤的情况,导致非常在意同龄人对他的评价。
解决方法:
1.经常表扬她比同龄人强的地方,让她从心底认同自己比同龄人优秀,而人不会太在意弱者对其的评价。
2.建立起自信后,表现的更洒脱,社交方面自然会表现的更好。
3.学习如何团结同龄人。或者从认知上修正自己,独来独往也挺好,像老虎那样。当然享受独来独往这个看起像馊主意,一般只有成年人才有勇气和智慧驾驭。
跟话少同学尴尬的原因是,怕不说话会失去对方的“团结”,相当于自己能团结到的同伴减少了,孤独的程度增加了。
解决方法:
没话说的时候跟对方微笑一下,这样能表达友好,一般不会失去对方的团结。安静的呆在一起,各想各事,也挺好。
跟人眼神接触时,要保持微笑,这样能传达善意。
【 在 pieceofcake 的大作中提到: 】
: 很多六年级的孩子喜欢微信跟同学聊天,我们这几乎不聊,微信也有同学私信她,有时候她要问问我怎么回复好,似乎是怕自己说错话。
: 曾经念叨过,这样会让人觉得我在显摆或者这样不够低调。特别不爱出头。
: 自己说自己有社交恐惧,跟话少的同学在一起会觉得没得聊很尴尬。
: ...................
--
FROM 183.2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