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求助如何排解心中的不平衡感@psycholo
我看到了,非常感谢你的信任,我想认真地做个回复,我需要想一想。并且我今天的安排有点多,可能要晚点或明天再回复
--
FROM 124.64.23.*
感谢信任,我以我的观察和理解做一下回复吧
我看到你的核心困扰是,你想做一个开心带娃、强大、可以被孩子们信赖依靠、没有负能量的妈妈,你不想那些委屈、没人疼爱、没人体谅、悲凉和不公平的感觉影响你
在成为你想要的人的方面,你做了很多,家务、娃的生活起居安排、陪玩、辅导作业,还体谅孩子爸爸的工作忙碌。
但当你感受到委屈、没人疼爱、没人体谅的悲凉和孤独付出的不公平感的时候,你首先是忍着,然后是爆发(发脾气或者哭泣、流泪)。但无论忍或爆发,你的这些情绪感受并没有被接收、理解、关注。
你曾尝试着向爱人寻求理解和帮助,但并没有得到你想要的。
现在糟糕的是,你发现惯常采用的排解情绪的方法,给孩子带来了伤害,这也让你懊悔,并且变得无路可走
我想可能每一个感觉无路可走的人,都难免跟你一样有悲观和失望的情绪。对你来说,你已尽了全力,给孩子们展示强大、可信赖、可依靠的那一面,但你没有好办法去处理那些实实在在的委屈、悲凉的感觉,你有时候不得不展现不强大、不可依靠的那一面。这感觉确实太糟糕了
那么我想,首先,你要有一些办法去处理那些糟糕的情绪感受
通常,那些在关系中产生、与他人有关的情绪和感受,总是希望在关系中、在他人那里得到确认、理解和包容
比如当老大不听话让你烦躁时,你希望老大理解你的感受、然后变得听话;或者希望老二明白你的感受、能自己待一会儿、给你空间;或者希望孩子爸爸看到你的感受、体谅支持你、主动搭把手
因为某些原因,他们都做不到
但也许这样说你就会理解,要处理感受,对他人倾诉是很重要的。只有说出来,感受才可能得到确认,进一步有可能得到理解
所以大多数时候,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倾诉,有的人可能长期反复倾诉,这都是在帮助自己处理情绪感受的方式
不过在你的叙述中,我没发现你曾尝试向家人之外的人倾诉,我也有点好奇是什么原因?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我做一些假设,比如可能你觉得倾诉并没有什么用,得不到确认和理解;还有可能你觉得倾诉反而被二次伤害,就像你在爱人那里得到的反馈那样;也可能你觉得没有合适的倾诉对象;还有可能你有其他顾虑。
不论如何,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而如果你觉得自己无路可走、被困在委屈悲凉和不能发火流泪之间,那么倾诉总是必要的
进一步地,当情绪感受通过有效的倾诉、得到理解和包容,也许你的情绪状态会变得平和、更有容纳和思考力的时候,就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
因为情绪感受的处理就像急诊,而对于生活当中困扰你的状态、你的感受模式、情绪处理方式都是如何形成、如何困扰你的这些议题,如果不进一步探索,那么可能你总是要处在急切地应对情绪感受的状态里
进一步探索的议题,我举了几个例子,
比如,是什么原因让你在家庭中成为了和爱人不一样的角色,你是付出和忍耐的那一个,而他是甩手掌柜?
比如,你向爱人求得理解和帮助的时候,是什么原因让你们之间的互动变得让人心凉,而不是曾经的心心相印?
比如,当你发现孩子们被伤害了,是什么原因让你要求自己关闭仅有的排解情绪的通道、无路可走,而不是由其他人来担负这个改变的责任?
比如,是什么原因让你觉得大儿子的课业必须辅导、小儿子必须有人陪伴,即便作为妈妈你已经崩溃了也仍然需要坚持?
……
也许这些议题都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但如果那些答案对你当下的困境无所帮助的话,也许就还需要继续去探索
在表面意义的背后,通常有着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决定着你的情绪感受和认知行为
向内的深入的探索并不容易,通常当下的感受、情绪、认知和行为模式,是曾经的最适应、最安全的模式,人的心理上会有强大的防御系统做保护
所以,可能你自己也曾经尝试去思考,并做了很多努力去改变,但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不用灰心,如果需要帮助,现在很容易找到专业人士;如果想要自己探索,获取知识也不难
【 在 Pameda 的大作中提到: 】
: 求助本版的心理大师,大咖,帮我分析一下。
: 目前的情况是,家有俩男娃,大娃初中,学习不是很主动,需要家长督促。老二比较淘,总是需要妈妈陪。娃爸总加班,回到家就九点多了,周六日也经常不在家,在家爱看手机,不太主动承担家务。娃姥爷在帮我们。我是娃妈。
: 家务、娃的生活起居安排、陪玩、辅导作业基本以我为主。我一般也能体谅娃爸确实工作忙,不计较。
: ...................
--
FROM 124.64.23.*
谢谢你详细地回应,如有什么需要继续讨论的,就再来发帖吧
另外补充一下,别太苛责自己,每个人在不被理解、不被支持的时候,都很难做到讲究说话的艺术,也不见得想做好一些就能做好。大家都一样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做了很多思考和努力的准备,想必你要为了改善付出很多,那对你来说也许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有可能难免不那么顺利。祝你的付出能收获你想要的。
无论何时,如果需要支持就再来讨论吧
【 在 Pameda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感谢您的认真回复!我看了很久,想了很久。
:
: 您对我情绪感受的分析和定位非常准确,我感觉自己被看到了,自己的这种情绪您体会到了,对于我的处理问题模式您总结的很到位。而且关键的是,您并没有指责我,而是理解我帮助我。
:
: 其实,我把这些事情写出来的时候也是在试图梳理自己情绪的来源及发展历程,也在回顾为什么会是这样。也在寻求解决办法,稍微有了点进展。您今天的回复让我更明确了一些。
:
: 在回答您那些问题时,其实我就自然的找到了出路。
:
: 您敏感地觉察到我不会跟人倾诉。是的。我不愿跟父母说怕他们担心。我跟同事说他们宽慰我,但是我并不能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只能是看开点这些。跟闺蜜说,她会说如果是我的话,我就自己干了,不会非要他帮忙。这时我就会受到二次伤害:是我太自私了吗?是我太不能干了吗?是我矫情吗?可是那些实实在在的辛苦确实在这里。我还得再劝慰自己,她能那样是因为她只有一个孩子,我确实更辛苦些,我有这样的难处是正常的。
:
: 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的角色:承担的那一个。很多原因。1娃爸太忙,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安排,包括娃们的课外班,活动,水卡电卡,房贷,买房换房房子出租换水龙头等所有事情。2.娃和爸对自己要求比较低,比如我让他们回家换鞋洗脚,或者回到家就把衣服收好不乱放等等这些可以维持卫生给我减轻负担的事情,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所以就是看谁底线低,谁忍不了谁干,就是我。3.这个应该是可以改变的,我讲话不太注意方式方法,总认为自己已经很累了,不想再在这些说话的艺术上下功夫了,于是说出来可能别人不是那么容易接受,我改了这一点应该会好一些。我还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不要等自己崩溃的时候再告诉他们,而是平常的时候,就跟他们诉说一下。
:
: 是什么让我认为我必须要做这些事情。我家老大对自己要求比较低,我觉得我得管紧一点我才放心。这个是我的焦虑,比如他有作业没有交,或者交了判了没有修改,我都很焦虑,生怕他被落下。我还得在他学作业时给他答疑,初中的题够我下点心思了。为什么要这样,是我想他得考个大学才行,我们家俩娃负担重,我必须得让他们都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才行。我有个累我爸妈的弟弟,我看到他就会对我的孩子们充满担忧,害怕他们以后要依靠我,我也过不好,他们也过不好。还有我还很重视孩子的眼睛、心理。我要每星期带他去按摩眼三次,出去玩一次,所以时间必须安排得非常周全,抓紧时间写作业才行。因为我发现近两个星期没有带出去玩,他就不开心,在学校惹事我觉得是跟他心情有关的。总而言之,我对自己作为妈妈这个角色要求过高。我想虽然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是我对老大的付出,好过很多只有一个孩子的妈妈。对于老二也是一样的,我要陪他玩,照顾他吃饭,做得也很多。我觉得这些负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少的,老大现在自主性逐渐上来了,老二逐渐长大,慢慢需要我的地方会减少。
: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我找到了一些出路,比如试着给自己降低要求,比如试着跟孩子们心情平静的沟通,让他们理解我,配合我。比如给自己宽慰:这样的日子再坚持半年,老大上了高中就好了。
:
: 还有您说的处理情绪是急诊,是的。那么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这些情绪产生的问题,让这些情绪不再产生。就是试着跟爱人沟通。平静的沟通,让他看到我的辛苦,让他看到我的不容易,让他体谅我。这样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他体谅我,我就不发火,他也好过,也会更愿意帮我。这一步,我已经走出了,其实他也并不是一点都不在乎我的感受,只是没有意识到很严重吧。
:
: 最后,再说一个我今天的体会,人在很累很辛苦时,确实会放大困难,放大自己的委屈。实际上,客观来说,娃爸和孩子们也不是那么不懂事,那么不心疼我,当我为他们考虑,且他们看到我为他们考虑的时候,也会主动为我考虑。
:
: 我今天回到家,头很疼很疼,很累很累,那种感觉又要来了,特别是在我让孩子改以前的错误他不肯的时候,如果按以往,我就会呵斥他控诉他,让他改。但是我今天想,放过他也是放过自己,我就只是说,不想改就别改了。给自己减压,不要活的那么累。
:
: 非常感谢您!
:
: 其实您已经给我了一个最好的答案,情绪的新出口就是这里,谢谢您给我看了一个急诊。
:
: 希望我的案例能帮助到跟我有类似问题的版友。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修改:psycholo FROM 120.244.142.*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