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能否用心理学来解释这个现象?还是纯属巧合。
我的身边发生了几次类似的现象,当我从内心里真的放弃的时候,事情反而有了转机。
举个例子:
孩子喜欢看图像类的东西,小时候看绘本,大了看漫画,丁丁历险记这套书看了无数遍也不腻,就是不喜欢看文字。而且对图像极其敏感,当我从内心里接受了孩子这个特点,想着不喜欢看文字就不看文字吧,将来从事和图像相关的职业就ok了。
有了这个念头之后两三天发现孩子开始看小说了,一直看下来,看了很多很多本,除了小说也开始看其他的文字类的,比如哈利波特百科全书,很厚的一本抱着看啊看个不停。
类似的现象发生了不只一次,纯属巧合吗?
--
FROM 222.29.30.*
对,的确是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其他的怎么解释呢?
比如:
我老公不爱洗袜子,结婚六七年都是我帮他洗袜子,每次洗都很不开心。后来我突然想到我老公除了不爱洗袜子,其他方面都挺好,体贴顾家又有责任感,我也不能因为洗袜子这么个小事情就把这么好的老公给扔了啊。这样想开了之后我就觉得洗袜子是我分内的事情了,每次都开心的洗袜子。
这样也是两三天之后,我老公开始自己洗袜子了,到家脱了袜子直接顺手就洗了,然后还帮我把我的袜子一起洗了,后来我们俩个的袜子一直都是我老公来洗了。
【 在 laul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图用形象思维,看文字要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 孩子长大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
:
--
FROM 123.113.217.*
明白了,非常感谢。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心理学角度看,没有什么事情是巧合,一切都是有原因的,但很可能我们没办法准确地弄清楚,只能猜猜看
: 依恋学派认为,在镜像神经元起作用的前提下,人们会通过身体语言分享和交流彼此的潜意识。比如说,某个场合因某种原因突然变得气氛凝重了,那么基本上每个人都能很快体会到压抑和沉重,哪怕某个人在走神、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也能体会到同样的感受。这就是人类彼此分享潜意识里的感受的状态
: 你的例子中,也许你内心的愿望被孩子和老公感知,如果你的感受是焦虑、厌恶的,他们就会做出抵抗;而当你的感受积极和正面的时候,他们也被感染了
: ...................
--
FROM 123.11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