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小孩天生就爱躲猫猫是怎么回事?
即使是一岁多的小孩,天生就爱玩躲猫猫
这是什么一种心理现象呢?
--
FROM 103.139.131.*
从心理学上解释,我觉得躲猫猫的心理意义大概有这么几点:
1-这跟客体恒常性有关
什么叫客体恒常性,就是客体的存在不依赖于是否被看见。通俗点说,我们看不见妈妈,也知道妈妈是存在的,但不具备客体恒常性的幼儿会认为,我看不见妈妈,妈妈就消失了,不是消失于我的视野,而是在整个世界消失了。
对于幼儿来说,躲猫猫的游戏锻炼的是孩子的客体恒常性,妈妈的脸被遮住了,不代表妈妈不在了,她还是会重新出现的,她甚至会开始期待妈妈的脸重新出现的过程。
2-克服分离焦虑
对于8~12个月的孩子来说,躲猫猫的游戏让孩子从认知上理解到,事物消失了并不代表不存在。这种认知的升级可以让孩子理解到父母暂时的离开并不是抛弃,爸爸妈妈还是会回来的。这就为孩子的过渡「分离焦虑」奠定了一定积极的心理基础。
3-体验被看见的安全感
大一点的孩子也喜欢玩躲猫猫,1岁以后孩子已经具备了客体恒常性,但依然喜欢玩躲猫猫,如果你细细观察孩子们在玩躲猫猫的游戏时的表现,你会发现:最让孩子愉悦、兴奋的并不是「躲起来」,而是「被找到」。这满足了孩子“被看见”的渴望。不管我躲在哪里,你都会主动找我,而且都会找到我,这样的信念也给了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
【 在 lunarluna81 的大作中提到: 】
: 即使是一岁多的小孩,天生就爱玩躲猫猫
: 这是什么一种心理现象呢?
--
FROM 125.33.205.*
yeah! 这个解释非常全面和到位! 感谢!
【 在 Carrie947372 (心理咨询师)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心理学上解释,我觉得躲猫猫的心理意义大概有这么几点:
: 1-这跟客体恒常性有关
: 什么叫客体恒常性,就是客体的存在不依赖于是否被看见。通俗点说,我们看不见妈妈,也知道妈妈是存在的,但不具备客体恒常性的幼儿会认为,我看不见妈妈,妈妈就消失了,不是消失于我的视野,而是在整个世界消失了。
: ...................
--
FROM 117.1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