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英语绘本里的心理学知识
这个故事挺有意思的。
可能有几个点吧:
1、孩子把自己的害怕讲给了爸爸,并且从来没有被否认过——比如“哪里根本没有什么龙!”,这就是否认。
2、孩子的害怕被爸爸共享了,也就是叫做被爸爸看见了。
3、在前面的基础上,爸爸的处理才会是有效的,爸爸的处理是什么呢?重新定义,那个龙,其实是孤独和需要朋友的!
4、背后有一个原理:我们人类其实都是孤单和害怕的,其实都是需要朋友的。万物都一样。所以爸爸的这个处理,其实还有一环是共鸣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害怕的,然后重新定义了这个部分,但是做得很巧妙,不是显化的,而是隐隐的处理的。
--
FROM 120.245.70.*
这是非常强调感受的故事,也很心理学化,没准儿撰写者有心理咨询背景。
这种特别强调感受的方式,和我们的文化有些难以兼容,我们的文化是以其他方式来处理的,基本是会很弱化这种方式的。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是的,很有感受。
:
: 简单几句话,听起来不太真实。“it was with excitement”
:
: 非常有意思的一句,“you know, the lion still visits me from time to time”.
: 这句是安慰孩子,还是展示这种孤单或者恐惧,即便成年人依然存在?
:
: 更有意思的,“I will ask him to let the dragon know you'd like to be friends” 把自己的lion作为一个工具来使用。
:
: 小孩子甚至有点渴望黑暗的来临。“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
:
:
--
FROM 120.245.70.*
我们传统文化中具体怎么处理这样的事儿我也不清楚,只是这个故事把感受演化了很多的东西,这种方向和传统是很不同的。传统就是现实为准,不会非常强调感受感情想象等等这些,更加不会做很多的演化。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 感觉这个过程中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
:
: 可以把狮子或者龙拟人化,也可以把另一个世界好现实世界的链接或者沟通。
:
: 之前相互隔阂(甚至畏惧)的两个空间,却以遵循同样的感受和规则的方式,平和的衔接。
: 从而抹平了似乎难以逾越的边界。
:
: 您提到的我们的文化处理方式是怎么的呢
:
:
--
FROM 120.245.70.*
可以描述一下支持的过程,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不是太管用。
--
FROM 120.245.70.*
不客气,这些事情做起来需要一些时间,也的确需要孩子的反馈,然后慢慢才会知道怎么说怎么做,很多地方是很细微的,需要尝试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 谢谢了,
: 再guanchaguancha
:
:
--
FROM 120.2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