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英语绘本里的心理学知识
首先,父亲不去打开柜子看看有没有龙,而是直接相信孩子的想象存在于他的感觉里,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内心被“看见”了。被他人“看见”,是每个人终其一生不会消退的渴望,也是最初心理健康发育的重要基石。
然后,父亲说自己小时候也有一样的(想象的)经历,这是跟孩子站在一起,让孩子相信自己的想象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就如孩子自己的感觉,虽然很可怕,但跟爸爸在一起,他就觉得没什么可怕的。人的心理就是这样,最可怕的不是艰难险阻,最可怕的是孤单一人,只要有人跟自己在一起,那么再恶魔的东西也变得没那么黑暗了。
最后,父亲建构了一个全新的意义赋予孩子的想象,这个感觉很动人。有句话说,内心世界是建构出来的,温暖积极的叙事建构出清新阳光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黑暗和“恶魔”都不再是可怕的东西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读一本绘本 a dragon in the closet.
:
: 挺有意思,哪位大拿给解读一下?
: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upload][/upload]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修改:psycholo FROM 120.244.143.*
FROM 120.244.143.*
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比如说呢,现实中什么样的问题呢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
:
: 觉得绘本故事处理的非常圆满。
:
: 想从中学习怎么处理自己现实中的问题,还是不容易对应上。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0.244.142.*
孩子现在仍然对那些感到害怕吗?家长的困扰主要是什么呢,是担心孩子吗,还是难以安抚孩子,还是只是觉得难以理解呢?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 之前在版面请教过一次。
:
: 孩子莫名其妙的对空调室外机,以及乡村的污水处理设施感到害怕。
:
: 家长完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而来。
:
: 这绘本故事里,家长显然很了解和理解孩子的情况。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0.244.142.*
家长觉得只是给支持性安抚不太够,是吗?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 偶尔还有。观察到了,不太清楚从什么角度去排解。实际和家长不理解其害怕的基础和由来有关。只能支持性的安抚。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104.41.*
听你说起来,好像是孩子的问题不大了,偶尔才有那些状况。但好像家长并没有放心,觉得需要给孩子更多些的干预?
家长担心的是什么呢,能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觉不是太管用。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0.245.14.*
明白你的意思了。
那么关于理解,我再多说一点。
比如这个绘本中的爸爸,他听到孩子描述的dragon,就知道这不是现实中存在的,不必打开衣柜检查。但它在儿子脑海中的形象是非常真实的,孩子还不能非常清楚地分辨现实和想象,所以孩子会确信无疑。(如果那个爸爸打开衣柜查看,可能只会让孩子困惑:明明自己看到了,为什么衣柜里没有呢?)因为人不能抹去其他人脑海里的东西,所以,要帮助孩子应对害怕的感受,前提是相信龙的存在,就好像你也看到了那条龙一样
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去建构这条龙的含义。可以做的就很多了,比如如果是我,我可能先问孩子,那条龙为什么会吃了你呢?孩子可能会说龙就是很凶啊,很饿啊,或者他会觉得龙是受了别人的指使之类的。我可能就会说是啊好可怕,那你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打败它吗?给它讲道理?把你好吃的东西分给它?去找它的爸爸妈妈约束它吗?或者,有什么动物能打败它吗,那个动物是你的好朋友吗?你们将如何打败它呢?你们愿意跟它谈判吗?最后你们能成为好朋友吗?如果成为好朋友,它会帮你们做什么呢?你们又会帮它做什么呢……
这个过程中可能还能了解一些孩子内在的逻辑和感受,比如他感觉被迫害可能是因为什么,他是否有信心、是否愿意对付坏人、是否能想出办法、是否有可依靠的朋友、他如何看待跟朋友的关系、如何对待冲突……这样能更理解孩子这个独特的个体
所以我觉得孩子有类似的经历,不见得是坏事,所以可能既无法预防(毕竟想象是不可扼制的、激活想象的动力也很复杂)、也不必预防。孩子成长的过程需要学习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家长也不能提前预知所有挑战,让孩子觉得在他困难的时候有人会陪他一起应对、总会有办法就很好了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关心。
:
: 问题确实不大,只有极偶尔有表现。
:
: 家长当然还是想理解和预防这事。其中理解更多一些。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修改:psycholo FROM 223.104.40.*
FROM 223.104.40.*
你的解读很精准啊,绘本真的很棒,故事写得好,传递的观念也很精彩
不过我觉得,“说得好”跟“做得好”不是一回事儿,绘本上讲故事讲得确实好,但也不见得作者就能做得那么好……因为,写故事、做总结总是容易的,要去做,并不容易。别给自己太多压力啦!
如果一定要更多地帮助孩子,我想这个绘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除此之外可能还需要再打开一些思路
比如你说,能够理解孩子的害怕、但未必有好的解决方法
这个我猜想可能跟你对孩子的害怕理解的“细致”程度有关系(好像你也注意到这一点,你在说没有技巧让孩子说得更细更具体)
我举个例子,我们做临床的同行会讨论一些状况,比如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跟来访相似的经历和体验,那要怎么去理解和帮助来访呢?有个同行做了一个精彩的类比:他说那种无法体验、就好比男性无法体验女性的痛经一样。
讨论下来,结论是,我们不必以自己经历中的体验去理解别人的体验,还是要关注在对方的那个体验本身上。
比如痛经的痛,是怎样的感受呢?有人描述它是一种包裹在身体里面的、隐隐的、低烈度的、弥散性的、缓慢散发的、持续不断的、消耗性的疼痛
这样细细地描述下来,男性同行也觉得也可以体会了(有人说这个痛类似某种胃痛,或者其他类型的痛。因为人类基础的痛感的神经体验是相通的),可以理解这个痛带来的困扰、烦恼、折磨,也就可以安慰和干预了。
就是说,感受越细致、就越能被准确体验到,也就相对更容易找到应对的方法。同样的,更深的体验和理解,也就更容易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去重新编排(建构)
说到有什么技巧让孩子说得更细更具体呢,我觉得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很难组织语言、精确表达,但他脑子里一定有很丰富的画面,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描述那些画面。
如果孩子说不出来,父母也可以替孩子说,从孩子接触的动画片、看过的书、玩的玩具中找那些跟可怕意向可能有关的东西,逐个询问他是否是那种可怕(要有耐心,带着好奇,去验证)。
心理治疗中也有跟儿童工作的专门著作,里面应该有适合儿童的沟通方式,我了解不多,你可以搜搜看,或在版上问问大家
说到在细问的过程中会不会深化孩子的恐惧,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这取决于提问的人对于孩子感到的恐惧是什么样的态度
如果是相信、关怀、保护、跟孩子一致对外的态度,就不会让孩子感到深化了恐惧;
相反,如果提问的时候,对孩子的话抱着怀疑、质疑、担心、烦躁、急于赶走他的恐惧的态度,可能孩子会觉得深化恐惧吧。
最后,你说的生活中父母打开衣柜检查“你看,没有吧”,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恐惧没用,还会让孩子感觉被否定了、感觉更孤单、也更容易陷在恐惧中。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您讲的非常好。
: 第一段关于龙这事本身的分析,很有道理。原来故事中,爸爸通过自己的小时候的体验,理解了孩子的状态,共情,然后通过讲述狮子的存在,淡化了孩子的恐惧,并通过解释为什么会有狮子,帮助孩子“理解”这个“现象”,后来通过交朋友,进一步拉近狮子的距离,甚至还说爸爸现在还有,并巧妙的让狮子带话,更是让孩子和龙交朋友变得更轻松。过程中,孩子的寂寞,换位,爸爸的幼年和孩子幼年,爸爸的幼年和现在,爸爸的现在和孩子的现在。过程非常精巧。
: 我在未看故事之前,能够理解孩子小时在房间的害怕,能够共情(以前看恐怖片后,觉得周遭都有眼睛看着自己)。但是未必有好的解决方法。肯定没能力做到书中爸爸这一串动作。
: ...................
--
FROM 221.216.117.*
谈不上指点啊,只是谈谈我的理解,感谢你反馈,我也很感慨,你真是很用心的父母啊!用心而且自省,向你学习……
【 在 yangshanee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你的指点。
: 从本人个人的角度来说,有“说出来”的能力,才有做出来的可能啊。当然啦,谢谢你的宽解。现在并不是那么执着,就像一个签名档里说的,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 就我理解的孩子没有说的更细更具体,可能还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毕竟表达不清,可以换语言,以及大人提问后补充等。这个不能说的更细更具体,还是还是与孩子交互方式有关,孩子似乎有点怯于表达,或者我可能平时无意识表达了孩子要坚强一些等类似想法。也许无形中让孩子有了认识,觉得说自己害怕的东西不好。这地方我还要想想办法。
: ...................
--
FROM 221.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