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多为他人着想,打开自己的心量
这个……这个,让我咋说呢
会抑郁的人,本身就是太过忽视自己感受,注意力重点放在外界,佛友的话,是倒果为因
啥时候佛友们也能治疗抑郁症了?
【 在 lunarluna81 的大作中提到: 】
: 抑郁症患者大部分都是由于总是过度地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成败得失,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自己心里充满着怨怼与纠结
: 如果放开自己的心量,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多关心别人,多为他人付出,不要把注意力总放在自己身上,慢慢地多为他人服务,逐渐地走出只关注自己状况的怪圈,相信抑郁症能慢慢地好起来
: 最近一个佛友把我骂醒了,说抑郁症患者就是过度地自私,整天在忧伤自己的遭遇,自己的得失。没注意到各人都有各人的不幸,只有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就不会过度地纠结自己的感觉了
: ...................
--
FROM 218.68.91.*
那也挺好
【 在 lunarluna81 的大作中提到: 】
: 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万世之病
: 我觉得我以前就是有点林黛玉的性子,伤春悲秋,觉得自己遭遇悲惨,患得患失的,担心自己未来无着,害怕自己孤单病苦
: 当我忧伤自己的膝盖痛的时候,我会发现有的人没有脚
: ...................
--
FROM 218.68.91.*
荔枝好啊
抑郁的人常常会被人认为是太过关注自己的感受,太因为一些小事而烦恼,从一个能够正常适应的人的眼光来看,这样似乎是对的。可是能够正常适应的人,不知道抑郁的人为什么会总是被自己的感受缠住,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感受太大、太多、太重了,那些抑郁倾向的感受遍布人的身心,所以是很难不去看这些感受的,这就是我们大脑的功能,会优先解决那些最大、最突出、最痛苦的问题。
那么抑郁的人为什么会攒这么多抑郁的感受呢?这里通常是存在一个习惯模式的,就是不去理会和处理这些抑郁的感受,而忙着去看外界要求自己做什么,在小时候,一方面,心理是不那么成熟的,人还缺乏一个真正成形的自我;一方面身心也还有空间,装一点抑郁的东西不会影响很大,人是有活力的,是有更多的空间来继续面对外界的要求的。
但是随着这些抑郁的感受越攒越多,而原先那种不理会和不处理对模式继续运行,人会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越来越难以克制,如果再碰到一些很重大的挫败,就会陷入抑郁状态之中,而人又缺乏处理的经验,自然就很容易被困住了。
我试着回答一下哈,这个问题很复杂,我知道你其实也被这些情绪所困,如果你探索自己一段时间,也许就更明晰自己的身心是怎样来运行的,以及了解如何更好的运用和保护自己的身心。
【 在 lichi 的大作中提到: 】
: 会抑郁的人,本身就是太过忽视自己感受
: 不太懂,能展开讲讲吗?
--
FROM 120.245.70.*
你可能了解过不少心理学的书,所以觉得心理学是面对情绪的,不过我想告诉你,在临床的咨询里,是以情绪为支点(有的流派是以认知为支点),串联整个人的信念,身体感受,情绪,行为和结果认知的。人的改变如果不能落实在生活中,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日日在临床工作的老师们当然知道这一点。
我看到你的几个帖子,真心建议你去做咨询,做心理咨询是人可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是人可以做到的最好的对自己的照顾。
【 在 lic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您说得有道理
: 可惜心理学只能面对情绪,解决不了现实里引起抑郁的事情
: 所以人只能“带病生存”
--
FROM 120.245.70.*
了解,我也有过这样的时候。在最泥泞不堪的坑道里的时候,先往前一点是一点,给自己积攒一些钱、生机、还有选择的空间。
【 在 lichi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得有了工作有了积蓄之后,才能做咨询
: 中年人的困境是全方位的,不是只有情绪问题,甚至情绪问题都排不上号
--
FROM 120.2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