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亲戚发现孩子大二是同性恋,怎么进行干预
当下主流的实践结果,倾向认为没有有效的外在干预方法改变性取向
很多声称可有效干预的,结果大多是当事人在各种压力下隐藏了性取向
一般认为性取向在5、6岁就形成了,但并没有权威的研究认定它是否固定不变或灵活可变。干预实践多半是耗时费力但失败的,而且会给当事人带来许多显性或隐性的创伤,所以倾向于不去干预,改为支持和帮助当事人适应少数取向的现实困境
【 在 trailblazer7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治疗的方法吗?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4.64.23.*
看起来除了性取向,也涉及到他自己的性别认同,就是他认为自己的性别是男还是女呢?
性别认同相比性取向,是更牢固不可变的,大概在3岁左右形成
如果性别认同或内心里渴望自己是女性的身体和身份,那也许性取向并不是同性恋而更类似异性恋
【 在 trailblazer7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二男孩,以前一直觉得缺少阳刚之气,上大学后发现开始化妆练莲花指,选衣服也是偏女性,前几天其家人用他电脑时,他电脑微信没关,发现是同性恋!这个男孩六岁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大,家人去当地三甲医院咨询也没有结果!不知该从何处入手!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4.64.23.*
能理解家人的感受,在我们的社会里,对于单亲母亲来说,这个现实的冲击可能非常大,可能对于未来的想象都被颠覆了,要接纳现实不容易。
看下来感觉家人可能更需要心理的支持,相比在成年的孩子身上费力去做希望不大的事情,可能对母亲做心理支持更现实和有效一些
【 在 trailblazer7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治疗的方法吗?
: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4.64.23.*
看起来在家人还没做好接纳的心理建设之前,“搞清楚真假”这个动作,可能会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和撕裂
另外,性别认同在3岁左右已经成型了且不可磨灭,跟性取向有关的养育因素的阶段也基本上在6岁之前完成,这个男孩是在6岁失去父亲,所以可能跟母亲的单亲养育关系不大。国外的跟踪研究,好多同性恋家庭收养的儿童,性别认同是顺性别,性取向是主流的异性恋。所以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的形成还是非常复杂的未知领域,所以可能不必强调单亲母亲的因素,她现在的困境可能比孩子大得多
【 在 eskimo1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抓住了要点,监护人的心态比孩子的心态更重要。
:
: 聊天内容未公布,所以不清楚是真同性恋,还是假的。
: 心理上的认同,容易被生理上的取向所改变。
: 毕竟按欧美的性别分类,性别有八十多种,所以还是先搞清楚真假,以及具体类别。
:
: 单亲母亲养大,心理上确实更容易倾向于女性,而不是男性。
: 如果母亲比较严厉,儿子的心理女性化的可能性更大。
: 所以养育过程也是需要考察的。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104.41.*
性别认同和性取向是两个概念
【 在 eskimo1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 @psycholo
:
: 不是所有的性取向都是稳固不变的。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104.40.*
我没有说性别认同的形成是生理或心理因素哪个决定性更大,我说的是性别认同一旦形成,基本稳固,这是研究结果,不是我说的
性取向是另外的概念。我不倾向于去探知所谓性取向的真假,是因为当事人,大二的成年人,并没有提出他的困扰。
被困扰的是他的家人。
帮助有困扰的人,也不能建议以可能伤害第三人的方式去解决他的困扰。一个人的性取向是完全自我的东西,看原文说他也没打算告知家人,在这种情况下,去怀疑他这个重要的部分是假的,很有伤害性
【 在 eskimo1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也觉得接纳更重要,这点我们从一开始就是一致的。
:
: 我们有分歧的部分在于“性别认同”。
: 全部是生理决定的,还是全部由心理决定的,或者各占一部分?
: 如果全部由生理决定的,为什么有人变性手术后又想变回来?
:
: 如果性别认同有频谱的话,一定不是离散分布。
:
: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性别认同和生理性别的偏差,并没有你引述的研究说的那么稳固,或者说稳固的偏差并不能概括全部人。从概率统计来分析,比单纯看研究结果更让人清醒。
:
: 性别认同,毫无疑问有心理因素。
: 而生理性别以及同样依赖于生理基础的同性恋,则不是心理干预所能改变的。
: 就像疾病诊断不能100%准确一样,自认为是同性恋的,一定是同性恋吗?
:
: 所以我倾向于给孩子母亲做好心理建设,先告诉她所有可能的结果,并接纳所有结果,然后是探知准确的性取向。在母子都接纳的基础上探知,所引起家庭关系紧张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不会引发撕裂。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1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