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父母对孩子的控制,首先是否定愿望
欢迎你在很多的判断之外,也多分享一下感受
这样大家可能比较容易有和你交流的点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溺爱与爱的区别,我给你你别干。
--
FROM 120.245.70.*
嗯,如果理性讨论的话,我想这里的“对孩子好”就需要界定一下
是让孩子感受好?还是让孩子沿着平稳的道路发展?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感受:想对孩子好,又怕是溺爱会产生不好的结果。非常迷糊。
: 那么如果判断?
: 看发展孩子还是禁锢孩子。
--
FROM 120.245.70.*
这些非常细节的部分,可能就是日常教吧,就是日常演示正确的做法,孩子很快就学会了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另一个例子,孩子说话简略,不知道为听者说话。谈话中,他说那个是不是不好?我问,什么不好?他说那个是不是不好?
: 我后来说,对方没听懂,不要重复,那样有怀疑别人能力不够听不懂的误解可能。第二次说要加一些解释信息或者换一种说法。
: 当然我这种说法太正式了。我负面东西说得多。更好的说法:我没听懂,你说的那个具体是什么?
--
FROM 120.245.70.*
这两个矛盾的时候如何选择呢?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both
: 是让孩子感受好?还是让孩子沿着平稳的道路发展?
: 【 在 ...
: ...................
--
FROM 114.254.2.*
你这件事里,其实包含了很多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
比如:这件事的完成度最好是多少?比如日常的生活,有很多是我们应该要完成的,那目标就应该是把事情完成
第二层是,你们彼此的交流,我看到的是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你们彼此交流的障碍很多,好像稍微需要就事论事的时候,很容易掺杂彼此的情绪,就忘记了事情。
一个部分是,你其实还挺在乎孩子的感受,孩子说你批评他怎么样怎么样的时候,你就乱了,不知道是该把孩子的感受排第一位,还是把事情的处理排第一位。
当然这两个都是重要的,但感受的部分可以澄清。打个比方说,就像走山路的时候可能有很多的扎人的灌木,这些灌木就是彼此的情绪,这些情绪你也得看着,想办法排开一下,但是路也还是要走,就是事情 也还是要走。
这个度怎么把握?是做出来的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现在拿不准这个度——该不该介入或者说要求孩子进步?
: 举例子来说,孩子说我想要海淀名师伴你学,打电话xxzzzxxxz可以买。
: 我问,那个电话是哪里的电话?答不知道。
: ...................
--
FROM 120.245.70.*
你说的,因为解决不了情绪的问题,所以不管了,这也是一个思路,至少不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至于前面的那些,比如说不教不成才啦,少说多教啦,等等,我觉得都对,只是需要因地制宜,全在尺度把握上
像你现在,因为情绪问题激化矛盾,所以暂时放弃,不失为一个策略,也是一种因地制宜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不确定度。
: 这件事,是孩子说话办事的方式不好,具体说来,信息不够多,不自主不积极。
: 完成度有多好?过去说子不教不成材,说要教导;也有说,少说教多做榜样让他学。有的孩子悟性差不会学,多少次了不该进,怎么办?
: ...................
--
FROM 120.2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