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孩子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正反馈
不同的事情的反馈机制不同、时效不同,比如做面包,大概几个小时就可以看到成果,但是学习不同,有的需要几个月、一学期才能看到,有的需要几个学期,有的还甚至是走向社会后才发现学习带给自己的反馈。
孩子喜欢做西点,可能也是喜欢这种马上能见到劳动成效的、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关于学习,我感觉,孩子更关注自己的相对成绩而不是绝对成绩,比如更关注自己与第一名相比较后的差距,而不是自己这门功课的掌握程度,并且孩子遇到自己不是第一名的时候会说学习真没劲,不想去上学了。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澄清,是不想上学还是不想考试不是第一名?讨厌的是上学本身还是讨厌有人比我学习好?如果是后者,可以帮助孩子假设某次考了第一名,他会有怎样的感受?然后再引导孩子再把视角放宽,班级的第一名到了年级的排名是什么、到了区里的排名是什么、市里的排名是什么...追求名次,永远没有尽头。逐步引导把孩子对名次的追求转移到对知识的掌握上来。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女孩初二,班级前三,年级几十名
: 比如数学班级最高99,她94,就不高兴
: 我说妈妈如果94就对自己很满意,觉得自己很棒,下次继续努力
: ...................
--
FROM 125.33.204.*
孩子的这种好胜也是前进的动力,那么家长就把工作放在如何去接纳没考第一的沮丧,比如,当孩子发现自己和第一名的差距,可以帮助孩子识别面对这种差距自己的感受:沮丧、难过委屈、也许还有自责和怨恨。帮助孩子识别出都有哪些情绪,孩子的情绪就会下降很多。识别的越细致越好。
下一步可以帮助孩子看看为什么有这些情绪,我沮丧是因为我希望自己得到更好的成绩;我怨恨是因为当我看到别人的成绩比我的好的时候,我很愤怒;我难过委屈是因为我已经付出了很多,为什么还得不到我想要的成绩呢。
能做到这两步,就非常不错了。这也是帮助孩子自我了解、自我探索的过程。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非常感谢
: 有关于相对成绩和绝对成绩,我们也试图和她聊,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
: 她昨晚还突然说:我喜欢做甜点就是因为别人都不会,只有我会(比较复杂的甜点,且每周日都不一样,永远尝试新的种类)
: ...................
--
FROM 125.33.204.*
如果孩子更喜欢呆在家里,上学的时候盼着离开学校,父母可以了解下孩子在学校是不是没有什么朋友?
【 在 carrotjenny 的大作中提到: 】
: 因为我凭直觉觉得有什么不对
: 之前网课+口罩事件,就几乎天天不下楼
: 她乐于宅在家里,上课写作业做甜点
: ...................
--
FROM 39.15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