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20年前的故事,长而啰嗦
这二十年间,曾有过那种感觉么,想起这段往事,感觉自己已经放下了,没什么可怀恋或不能释怀的了?
【 在 arldu 的大作中提到: 】
: 大学入学班上选班干部,按照惯例,一名男生担任班长,一名女生担任团支书。似乎是第一次班干部见面,从小镇出来的女生敏感而自卑的看着眼前来自省会城市高大而洋气的男生,说不出一句话来。
: 后来很多片段,一起策划班级活动,在宿舍日光灯下看地图,去买糖,搞完活动鼓起勇气坐在公交车最后一排他的旁边,每次喝酒后他红着眼睛的醉态。集体活动中,女生坐在公交车窗户旁,男生弯下腰去看窗外,那靠近的瞬间,气息突然暧昧,似乎也永远留在记忆里。
: 有了手机,晚上短信里聊天,寒假前借阅电影杂志和茜茜公主的影碟,给男生带游戏的光盘,似有似无,似远似近,一直就走到了毕业季。
: 女生苦苦和自己纠缠了四年,日记本写了七八本,每一页都写着掺杂着痛苦的倾慕,每一页都写着劝慰自己放弃的无奈。一天突然看到宿舍走廊黑板上写着保送其他城市学校研究生的通知,想想自己离开这个城市可能会心情更好。
: 下雨的傍晚踩着脚踏车,碾过满地落叶,匆匆和朋友打着招呼,晚上就坐上了去外地的火车。站了一夜到了外地昏昏沉沉的考试结束。结果感觉不乐观,回来后继续复习参加了本校的保送考试,在年级办公室考前相遇,彼此给了对方鼓励的手势,有一种默契。
: 然后,收到了外地学校录取的消息,决定之下还是去了。男生短信问,不是说好还做同学的吗,似乎有几分失落和挽留。也许是错觉,也许是毕业前离愁的感染。反正要离开了,再也不会看到那个让人纠结的背影,也许在新的城市能遇到属于自己的人。同时,女生知道了父亲绝症病重的消息,绝望是滂沱的泪水交织着不敢相信的麻木,使得毕业前快乐奔赴未来夹杂的离愁也变得奢侈。
: 临毕业前在宿舍突然接到同班男生的电话,让去一个饭店,说男生都在那聚会,奇怪而惊异。因为女生矮胖而不美,平时自卑而很少和男生说话,并不是男生热衷交往的对象。穿上自己最喜欢的红色毛衣,骑车过去。一进去那个男生旁边醒目的空着一个座位,大家都期待地看着,氛围奇特。女生走进去,假装自然地坐下。不知道怎么看了看学生证,男生说比以前有气质了。男生开口,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这不是表白。因为在后面的结局下,这句话只能叫做开口不能叫做表白,表的并不是白。
: 愿意。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个结局。女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内心欣喜异常地直接答应了。那一瞬间,男生的表情不是激动,更不是高兴,而是失落,深深的失落,满脸深深的失落。从来没有收到过表白的女生,感觉奇怪却紧张地压抑着自己的快乐。回到宿舍,才敢肆意地放开激动。短暂的快乐后却是痛苦的开端,延续到20年后的今天。
: 一边是约法三章每周可以约会两次的虽然奇怪却快乐的自己,一边是从短信和细节中判断出的不快乐的对方。晚上压马路聊天,一起吃冰淇淋,偶尔牵手,逛街看电影,平常的恋爱环节。可是这都是别人配合的演戏,并且演技敷衍,没有情感投入。女生沉迷自己的快乐,假装不知道不快乐的对方。可是对方的不快乐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而不愿掩饰,像洇开的墨点,在洁白的连衣裙胸口中间过于明显而不能再假装看不见。最后只能去问真相问原因。男生喜欢的是别人,一个他倾慕而不敢表白的人,于是在女生身上试验看看表白异性是什么反应。他说,你很聪明也比我勇敢。其实,也许他都嫌弃女生过于愚钝,不够聪明,没有更早揭破他而解放他,让他不再勉强张罗敷衍的戏码。
: 也许是因为太喜欢,女生后面居然还是应约见面,居然会听他去说他对别人的倾慕,从中学的到大学现在的。居然问他,在他心目中自己是不是还有一点点地位。居然一起设想,以后回来再见假装是他的妹妹。
: 那是因为太喜欢太喜欢,不管怎样,只要可以多一点点对他的了解,都愿意放下自尊去迎合,被伤害了还不能自尊的决然离去。或者有一丝幻想,也许,哪一天,他会转过身,假戏真做了。
: 到了外地,情人节那天,男生在qq上说节日快乐,但是其实我知道我来说不合适。女生决定不能再和他联系了,说,觉得自己没做好当朋友的准备,还是不要再联系了。
: 几年后偶然的机会,还是继续联系了,居然开始互相发送生日问候,像是放下芥蒂的老朋友。可是一年有那么几天,女生还是会做梦梦到大学的场景,被男生伤害了,醒来后会泪流满面。
: 最终,女生删除了微信号和手机号,退出了班级群,从不参加班级的聚会,梦里再也不曾出现过男生了。看到近期传来的同学聚会里男生的照片,脸孔发胖边缘模糊,心里还是往事翻涌。问自己,为什么当年会喜欢这样的人,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是像知道了这个故事的朋友们评价的是一个坏人,还是自己心里一直维护的不忍心打破的那个完美的初恋对象。
: 女生一直认为男生不喜欢自己的原因是自己太胖,不够美,可能还有家庭条件不够好,不是来自发达地区。因为男生说过,男生应该找比自己家庭条件好的地区的。现在女生到了更好的地区,比大学时期也美了,有时候也想回去聚会让男生看看,可是她自己知道这都是虚无而没有意义的。因为,永远不能让20年前的那个女孩收到她喜欢男孩真心的表白了。无论如何,初恋永远沾染着那个巨大的墨点,被回忆里那个大学女生一直穿着,蠢笨而尴尬地站在舞台的光圈里,连回忆怀旧的美颜功能都无法弥补,不忍回顾。
: 再过10年20年,已经是老太太老头儿了,那时候能原谅这个人,让自己和解吗?不知道。
: --
--
FROM 124.64.125.*
那看起来,爱而不得的遗憾和被戏弄伤害的羞辱和愤怒感,一直没有化解掉,沉甸甸地背着它们二十多年,确实很辛苦了,也是时候该放下了
我看到你在寻求别人的看法,关于如何看待那个人。似乎在你心里你是很矛盾的,伤害的感觉很真实,而倾慕的感觉也很真实,好像矛盾在于,如果他是如朋友们所说的“渣”,则证明你的倾慕不值得。换句话说,也许你的感觉是,如果你相信自己感觉到被伤害,就要否定自己的爱的价值
你会觉得自己爱上一个“渣”的人,令自己感觉羞耻吗?
【 在 arldu 的大作中提到: 】
:
: 就是删除微信的那个时候,明白自己的感受其实与他现在的任何行为都没有关联
: 但是回想起往事,感觉放下,这种感觉没有过。
: 希望自己做点什么让自己能放下
: --
:
--
FROM 120.244.30.*
好细致的觉察,赞。我看到你聚焦在了很核心的问题上,那就是:在他的心里究竟是如何看待你的,这一点对你来说至关重要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镜映”,在早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婴儿需要在另一个人的“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像,以确定“自体”的稳定的感觉,包括稳定的自我感受、自尊感和边界感等等。比如从他人的反馈中确定“我是好的”“我是受欢迎的”“我是被喜欢的”“我值得被看见”或者“我这样做不被喜欢”“我这样做是不允许的”,来建构完整的自体。
如果“镜子”的功能缺失,比如发展的早期处在被忽略的环境中,缺少来自重要他人的反馈,就会让婴儿困在其中:一切是模糊的、令人生疑的、消耗的。在以后的生活中,就会倾向于继续寻求这种清晰的镜映
你描述的和男生的关系中,你说对他的了解并不深刻,你也感觉似乎是在理想化他,投射自己的需要。那就有可能是你让自己在跟他的关系中重新体会了早年跟重要养育者的互动体验:他对你来说似乎无可替代,但真的不够好——不但回应很一般,还做出了伤害你、具有羞辱性的动作。但这一切都是不清晰的、令人困惑的,你不确定是不是不够好、是不是被伤害被羞辱,你想弄清楚、想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为何这么做
所以你问为什么多年仍如此纠结放不下?可能因为这种被清晰地镜映是人的心理中的核心需要,未被满足过就是会一直追寻。也许你纠结的不是这个男生心里怎样看待你,而是纠结于缺失了根本性的、自体建构中所需要的镜映(重要他人如何看待你)。是一种未被满足过的追寻
【 在 arldu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回复,正好记录一下这几天的想法。
: 正如您所说,我也许就像房思琪的心理一样,否定对方就是否定自己,是不是为了不要否定自己,所以要美化对方和美化我自己对这段相处的印象。因为把自己青涩的本科时代的记忆完全毁坏对自己挺残忍。
:
: ...................
--
修改:psycholo FROM 124.64.125.*
FROM 124.64.125.*
的确,同一个表象的背后,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动力在起作用
对你而言,纠结于二十年前的这段经历,有如此明确的感受和冲突,那就说明里面总是饱含着需要意识化的、但未曾被处理的潜意识的内容
你谈到和父亲的亲密,以及对父亲离开的悲伤的处理,我想重要客体的(即将)丧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可能是极大的冲击,在当时情感变得脆弱、寻求替代性依恋都是很有可能的,似乎对于跟男生那段经历的耿耿于怀,也很像对于父亲突然离世的耿耿于怀;男生对你所做的事情的伤害性,也很像是亲密依赖的父亲离开的伤害性。这可能意味着,父亲离世的悲伤是你一直需要处理但又始终被压抑的内容
同时,除了这些看起来非常有关联的内容之外,我还是注意到一些特别的东西。
首先,女儿对于父亲的依恋转移到一个像父亲的人身上是很自然的事情,可特别的是,你跟男生的关系似乎并不自然,四年的长时间里始终保持着某种距离和幻想,好像这看起来并不像你说的有父亲在你就敢于把情感完全投入,我想这里面会有一些动力值得探索;
然后,父亲去世时候你已成年,一般来说心理功能的发展差不多已成熟定型,虽然遭遇巨大的冲击,心理上对于冲击的处理仍然是按照早期的心理模型去操作的,你和母亲似乎都很难从悲伤中走出来,你还要照顾母亲的感受,这可能意味着你的内在心理模型对于丧失的处理是感觉困难的,也感觉得不到亲人的支持。这个时期似乎是需要温暖正向的支持的阶段,但恰好在那时候好像你明明注意到男生表白的奇怪和男生的失落的表情,却缺乏了一点现实感,任由奇怪的关系走下去,放任对方对你的伤害。这里面也许有很多内容值得探索;
最后,当你在描述父亲病危、男生表白时,用的词是“庆幸”,这可能意味着你和父亲的关系里可能有比你意识到的亲密依赖更为复杂的内容。
人的心理成长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很难通过单一的因素去推断内在的动力模型是怎样的。就如很多人嘲讽精神分析“遇事不决原生家庭”那样,精神分析的视角的确会更多地聚焦在早期的经历体验上。虽然发展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毕生发展的,人的内在动力和环境的反馈共同造就了心理结构,但很显然早期的影响占据了不成比例的主流。如果说成年后父亲去世对你的影响持续了二十年,使得你并不敢放心投入依赖,似乎不太说得通。如果说父亲生病去世的过程激活了你内在积累的早期体验,而那些体验无论是父亲活着,还是去世之后,都很难得到处理,也许相对更说得通一些吧
【 在 arldu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得很好很专业啊,我看了好几遍,回去我也翻翻我的书看看,我自己再梳理一次。
: 1.婴儿时期的事情没有印象了,就是记得亲人说过我断奶的时候比较痛苦,母亲直接离开了,我哭了三天三夜,祖母和姑姑陪着我,跟着我一起哭。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小时候应该是一直由祖母亲密抚养,上小学后才回去。但是也不是远距离的,还是经常见面的。原生家庭还是比较幸福的,当然那个时代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关注肯定都比较少,而我父亲已经算是做得非常好的了,比较民主开朗,所以我和父亲关系非常亲密,比和母亲好。
: 2.我一点不能和自己解释清楚,或者是您提到,这个男生的为什么是我心里很重要很在乎的一个对象,为什么这个男生的印象对我这么重要?我现在的先生也和我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他对我也时常肯定,或者说最初面对男生自卑的我都是他帮我建立了自信可以自然甚至自信面对异性。我这些心理都告诉他了,他虽然不能帮助到我,但是倒是从未因为这些纠结过,也聊胜于无的劝解过我。那为什么我还会纠结于那个男生的印象?不知道能不能这么解释:
: ...................
--
FROM 124.64.125.*
在心理咨询中会强调要把渴望“言语化”而非“行动化”,我的理解是你有强烈的想要获知真相的渴望,在这个渴望背后可能有一些什么样的动力在推动你,比如也许你想问的是那么爱的父亲为什么离开你,父亲如何看待你对他的依赖和亲密,是痛苦是纠结是复杂的想要跟父亲的真实内心连接的渴望,但也你知道这不会有答案
不但父亲离开了,你得不到答案;即使父亲在世,可能有些问题也不会得到答案
所以答案可能还是在于自己的探索当中,而不是在外人那里
【 在 arldu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有,我一直想通过其他同学了解当时的真相,有必要这么做吗?我不知道知道了对我会更好吗?
: 我可能也很难问到真相,也不记得当时确切有谁在场,所以要挨个去问几个很多年不怎么联系的男同学,也难免不会被他知道,也是一件很傻的事情。
:
--
修改:psycholo FROM 124.64.125.*
FROM 124.6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