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与隔离,如同方向盘的左与右,
咨询师是伴随者,近一点还是远一点,显然要随机应变。
咨询伦理中的“客观中立”,是应对“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好办法。
隔离相对容易,共情相对较难。强调共情在某种意义上是反向形成。
我上面说的对每个咨询师来说都是事实。不必要因为有隔离的冲动而自责。
另外,大部分咨询师对这个案子都表现出较高的情感隔离,个别甚至到了避免查阅相关资料的地步。我知道有个男咨询师甚至连案中两个关键人物的名字都不记得,但他一直很愿意表达自己坚持死刑的观点。
这是个惨案,我明白情感隔离的必要性。
不过,带着情感隔离的态度,连案件详情都不愿意了解,却说着最斩钉截铁的话,还是很值得反思的。
那些喊着支持死刑的人群,他们喊的是什么?
一场死刑的狂欢,难道不是在发泄生活中的不满吗?
从鲁迅到现在,这个故事有多少变化?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标 题: Re: 吴谢宇案的本质是“自杀未遂”,表象是弑母
: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un Jun 11 20:33:28 2023), 站内
:
: 这是你的理解和操作吧,但并不能说心理工作者在处置类似情境时必须这么做
:
: 大多数来访即使在激动时也能敏锐地感受到对面那个人在情感上是可接近的还是隔离的,咨询师的情感隔离会破坏治疗联盟
: 【 在 eskimo1024 的大作中提到: 】
: :
: : 避免过度共情,避免过度卷入,其实就是一定程度上的情感隔离
: :
: : 来访者过于激动的时候,如果不做情感隔离,如何跳出来反向察觉来访者的真实需要,如何做到客观中立?
: :
: : 情感隔离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没法做情感隔离的人就没法过好自己的日子。
: : 咨询师也是普通人,工作中自然也有这个需要。
: :
: :
: --
:
: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www.mysmth.net·[FROM: 223.104.40.*]
--
修改:eskimo1024 FROM 113.81.4.*
FROM 11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