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中国心理学学会注册咨询师水平更高吗?
我只能说,平时交往谈吐的对象,大概率能知道他们的水平
没聊过的,就不晓得了
像是我知道他们有毕业背景不错的,有技术掌握多样且熟练的,有学习和从业意愿强烈的,有出文章出课题做的风生水起的。。。但我知道,他们做咨询,应该还是差点意思。因为每次分享的角度、提问的措辞、给人的共情感觉,我就知道不太合适的
当然,在他们眼里,我也一样如此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谢谢大家指点。大概研究了一下,注册系统里的咨询师大多数在高校或医院任职,也查不到有对社会开放预约的渠道。而一些网络预约平台上,心理学科班背景并且是注册咨询师的,多数是刚毕业不久新手咨询师,培训经历和经验不多。感觉没啥可靠的评价依据,是不是业内人士也不清楚同行到底谁靠谱啊,哈哈
: :
--
FROM 43.224.72.*
以我浅薄的阅历来说,没有
选择咨询就挑你觉得看起来顺眼的那个就行
你看版上前几天也有一个ID记录她的咨询经历,更换了好几个咨询师
这事儿吧,类似找一个匹配齿轮的经历。就算你俩现在匹配,说不定随着你的开悟觉察自我观照带来的成长,也有让原先跟你匹配的咨询师变得不再匹配的可能。当然,成长性强的咨询师会调整自己适应你们的咨询关系的
其实都没事,你就挑个自己喜欢的就好。好的咨询师跟来访者是能磨合成功的,不必担心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除了知名大师,行业有公认水平不错的名单或评价体系么?如果没有的话那来访者选择咨询可太难了。
--
FROM 43.224.72.*
想降低风险率的话,那就在相对高收费的咨询师队伍里,挑一个完完全全合眼缘的
这样起点高些,保证一定的击中率
前面很多人也提到了,你在咨询中的各种不爽,只要你觉察到就跟咨询师说出来,包括你更换掉咨询师,也是你有力量的体现,说不定更是你个人通过咨询成长的结果。所以换人不见得是坏事
根据你行文透露的需求来看,你在追求一个相对“完美”咨询师,希望对方对你“负责到底”,在我这里看来,更像是在找一个完美的“妈妈”:给你提供足够的抱持和安全感,抚慰你所有的伤痛和焦虑,而且天然就能具备或者做出满足你需要的反应
所以,我只能说:咨询中的主体仍然是来访者本人,咨询师只是环境的营造者,他们的功能是镜子是容器是拐棍,不是全能者投喂者轮椅。。。而且前面也有人提过的内容不要忽略:咨询师不是让来访者一直感觉舒服的人
除了前面建议的类型,其实我觉得,能给来访者真正的提供积极关注的咨询师就不错,因为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可塑性,即成长性。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确实对选择咨询师有焦虑,但我对选择躯体疾病的医生就没太多焦虑。因为躯体疾病很容易通过三甲医院和职称、网上的评价、病友的反馈、和自身体验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相对而言,心理咨询师缺乏这些外在比较信息,咨询的效果也难以像身体疾病好转这样明确,“医疗事故”也难以鉴定和索赔。心理咨询业鱼龙混杂是一个公认的现象,我觉得单纯从来访者自身来讨论还是回避了真正的问题。心理咨询行业在规范性和评价体系方面确实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无效或者有害的咨询照常收费也不太合理。
--
FROM 43.224.72.*
回避倒也不至于
而是摆在面前半杯水,我们一直在强调“请看有水的那部分”,在你看来,大概就是回避甚至无视“没有水的那部分”了
那我们来讨论没有水的那部分好了。只是,讨论了这部分内容后,最终导向会去哪里?对于来访者或者现状的积极意义怎么体现?
【 在 babyUnicor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并没有做咨询,只是在网上大概搜了一下咨询师的话题,发现很多人对咨询不满意,很多业内人也说行业很乱,所以想打听一下有没有关窍能更准确地评价。中国咨询业起步晚,培训考核制度也不完善,目前鱼龙混杂是个事实,很多收费和能力不符也是事实,甚至国内咨询费都不比美国低。但楼里的从业者好像都在回避和否认这些事实,只想劝说来访者停止怀疑,甚至把对乱象的讨论和心理问题联系起来,我觉得这是很强的防御和攻击,正说明了咨询师自我觉察和专业能力都有限。论坛并不是咨询室,我发帖也没要求分析我,这种背景下咨询师通过分析版友来回避讨论和自己有关的话题,不知道有督导的话会怎么说。
--
FROM 43.2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