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精神分析中何为正确对待退行移情的患者?
行业规范?没有听说过,心理咨询是一门主观科学,在这么科学里面讲的不是确定的东西
比如强迫症来访者,如果你和他说我们把强迫症敲定原因,然后就好了?
其实并不是,针对强迫症其实传递的是一种信息:强迫也好,不强迫也好,焦虑也可以,不焦虑也可以,这种模糊的世界观,可以减轻强迫症
你搜索到的gpt内容基本都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内容了
知道道理是不够的,你得去体验
你得在与他人,无论是你的咨询师,还是你的朋友,这种真人之中去体验,去实践
我理解你想要从理论中寻找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
但正如gpt回答的那样,你得需要真实的体验,才能将自己学习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体验
才能治愈自己。
【 在 ihomd 的大作中提到: 】
: 有形成行业规范吗?或者有值得参考的资料吗?我问了gpt,他这样答。但提到的中文书找不到,仅有的这本从经验中学习,作为外行爱好者,看得太吃力了。
: 还是说这根本没有这样的参考资料纯粹靠各显神通?
: 还是说仅靠督导分析这种师傅带徒弟传授?
: 听说,精神分析是在患者出现退行时,和分析师一起回到原来出现问题的点,然后分析师正确对待患者,取代以前的不正确对待,给患者一种新的体验,从来尽可能治愈患者?
: 是的,你的描述抓住了精神分析治疗的一部分核心理念,尤其是关于患者的退行和分析师的作用。下面,我将具体解释这种观点,并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信息。
: 核心概念
: 1. 退行(Regression)
: 定义:在精神分析中,退行指患者在治疗中表现出回归到较早的发展阶段的行为或情感状态。这种回归通常与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或创伤有关。
: 原因:退行通常是由于治疗环境的安全感和治疗关系的支持,患者可以放下当下的防御机制,重新体验早年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
: 表现:患者可能表现出像孩子一样的依赖、脆弱,甚至与分析师建立一种父母-子女的关系。
: 2. 回到问题的起点
: 在治疗中,患者的退行并非偶然,它揭示了他们心理发展中曾受阻或未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源于:
: 早年的情感忽视或创伤(例如父母对其情感需求的忽视)。
: 重要关系中的误解或虐待。
: 3. 分析师的作用
: 分析师通过共情和正确对待患者的退行,重新塑造一种修复性的情感体验。
: 这被称为矫正性情感体验(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通过帮助患者体验一种不同于过去的健康关系,让他们能够逐步修复早年的心理创伤。
: 具体例子
: 案例情境:
: 患者背景:某患者在童年时被父母过度控制,导致他无法自主做决定,并对亲密关系充满恐惧。
: 退行现象:在治疗中,患者对分析师表现出极度的依赖,甚至要求分析师“替他做决定”,就像他小时候依赖父母一样。
: 传统关系的“旧体验”:
: 过去,患者的父母可能会在他表达自己的需求时过度批评或干涉,剥夺了他独立思考的机会。
: 因此,患者的内在心理需求(被理解、被允许表达情感)未能被满足。
: 分析师提供的“新体验”:
: 分析师通过共情,接受并理解患者的依赖行为,而非批评或回避。
: 同时,分析师也不会直接满足患者对“替他做决定”的要求,而是温和地鼓励患者尝试独立思考。例如:
: “我理解你可能会觉得很难在这件事情上做决定,这种感受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可以一起探索你的感受,看看会让你感到舒服的选择是什么。”
: 通过这种方式,患者逐渐学会信任自己的判断,逐步修复了对自主性的恐惧。
: 精神分析治疗中的几个关键原则
: 1. 治疗关系(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 治疗师与患者的关系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情感层面的。这种关系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以重现早年关系的舞台。
: 患者通过与分析师的互动,重新体验和审视过去的情感冲突。
: 2. 容纳(Holding)
: 分析师为患者提供一种“情感容器”,允许患者表达他们无法承受或处理的痛苦情感。这种容纳能让患者感到安全,从而敢于面对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 3. 矫正性情感体验(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 正如你提到的,分析师通过提供一种与患者过去关系不同的健康互动方式,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支持的体验,从而帮助患者修复内在的创伤。
: 潜在的治疗目标
: 通过患者的退行与分析师的正确对待,治疗旨在:
: 1. 帮助患者重新体验未满足的需求,从而达到内在的和解。
: 2. 打破患者的防御机制,让他们能够更真实地面对自己。
: 3. 将旧的、不健康的关系模式转化为新的、建设性的情感模式。
: 总结
: 精神分析中的治疗并不仅仅是理解和解释患者的问题,而是通过治疗关系中的互动,提供一种新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可以让患者从过去的创伤中逐步恢复,从而获得更多的心理自由和成熟的情感能力。这也是精神分析治疗深刻而持久的治愈力量所在。
: 我有一个疑问:在这个过程中,何为患者被正确的对待,关于这点,治疗师有什么参考书目吗?
: 在精神分析中,**“正确的对待”**是指治疗师在面对患者退行或移情时,能够以一种既共情又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回应患者,从而为患者提供新的情感体验。这种对待应避免患者早年关系中的负面模式(如忽视、控制、批评),而是通过理解、接纳、适度的限制与引导,帮助患者修复心理
: 瓷恕
: 治疗师如何“正确对待”患者,是一个高度专业的问题,依赖于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一主题的推荐书目:
: 1. 理论与实践的经典书目
: 《心理治疗中的共情》 (Empathy in Psychotherapy) - Carl Rogers
: 成书年代:1970年代(共情理论发展时期)
: 适用性:面向所有心理治疗流派,尤其是以人本主义为主的治疗师。
: 主要内容:本书深入探讨了共情作为治疗师核心技能的重要性,强调共情是治疗关系中“正确对待”的基石。
: 可读性: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和中级治疗师。
: 《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The Technique and Practice of Psychoanalysis) - Ralph R. Greenson
: 成书年代:1967年
: 主要内容:
: 深入分析了精神分析技术中的移情、反移情以及治疗关系。
: 特别针对如何处理患者的退行、建立治疗联盟,以及在关键时刻如何回应患者的问题提供了详细指南。
: 可读性:适合有一定精神分析背景的读者,内容较为学术。
: 2. 聚焦移情与反移情的书目
: 《移情与反移情》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 Heinrich Racker
: 成书年代:1968年
: 主要内容:
: 深入探讨移情和反移情的双向作用,特别是治疗师如何利用反移情作为理解患者的重要工具。
: 提供案例解析,展示如何在面对患者移情时,以正确对待的方式避免重现患者过去的创伤。
: 适用性:对于处理移情和反移情有明确指导,适合中高级精神分析师。
: 可读性:稍显专业,但案例部分较为直观。
: 《内在工作:反移情与治疗师的内心反应》 (Inner Workings: Countertransference and the Therapist’s Inner Response) - Robert Langs
: 成书年代:1980年代
: 主要内容:
: 强调治疗师如何通过觉察自己的内心反应来调整与患者的互动。
: 特别适合用来帮助治疗师管理自己的反移情反应,从而实现对患者更恰当的对待。
: 可读性:语言清晰,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 3. 面向矫正性情感体验的书目
: 《心理治疗中的矫正性情感体验》 (The 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Psychotherapy) - Alexander & French
: 成书年代:1946年
: 主要内容:
: 提出了矫正性情感体验的理论,并将其作为治疗的核心目标。
: 书中详细说明如何通过治疗关系为患者提供与过去负面经历不同的情感体验。
: 适用性:经典之作,是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必读书目之一。
: 可读性:内容稍显学术,但观点清晰,是理论学习的重要资源。
: 《容纳性关系:心理治疗中的安全基地》 (The Holding Relationship: A Safe Base in Psychotherapy) - Richard A. Geist
: 成书年代:1994年
: 主要内容:
: 借鉴温尼科特的“容纳”(holding)理论,强调治疗师的姿态如何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治疗空间。
: 特别适合希望通过温暖且非批评性关系来治愈患者的治疗师。
: 可读性:语言生动,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紧密。
: 4. Bion 的相关书目
: 《学习从经验中成长》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 Wilfred Bion
: 成书年代:1962年
: 主要内容:
: 探讨了“容纳性思维”(container-contained)的概念,即治疗师如何成为患者情感的容器,通过共情与反思帮助患者处理无法承受的情绪。
: 强调治疗师的自我觉察对正确回应患者的重要性。
: 适用性:适合关注移情、反移情,以及如何帮助患者重新组织情绪的高级治疗师。
: 可读性:理论深奥,适合对精神分析有较深理解的读者。
: 如何选择?
: 1. 如果你是初学者,推荐从更通俗易懂的书目入手,比如《心理治疗中的共情》或《容纳性关系》。
: 2. 如果你对移情和反移情有浓厚兴趣,可以选择《移情与反移情》。
: 3. 如果你对精神分析的整体技术感兴趣,Greenson 和 Alexander & French 的著作是经典入门。
: 4. 如果想深入理解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Bion 的《学习从经验中成长》是不可错过的经典。
: 这些书目中结合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可以帮助治疗师在面对患者时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对待”究竟意味着什么,并具体实施。
: 你提到的书有哪些有中文版?
: 以下是我提到的关于精神分析中“移情与反移情”“正确对待患者”等主题的书籍中,有中文版的书目,以及中文版的相关信息和出版情况:
: 1. 《移情与反移情》 (Transference and Countertransference)
: 作者:海因里希·拉克尔 (Heinrich Racker)
: 中文版信息:
: 书名:译为《移情与反移情》
: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首次出版中文版)
: 内容:探讨移情和反移情的双向作用,如何利用反移情理解患者,以及在治疗中正确回应移情的策略。
: 推荐:适合希望深入理解移情和反移情关系的读者。中文版翻译质量较高。
: 2. 《学习从经验中成长》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 作者:威尔弗雷德·比昂 (Wilfred Bion)
: 中文版信息:
: 书名:译为《从经验中学习》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2012年出版中文版)
: 内容:提出容纳性思维(container-contained)概念,解释治疗师如何作为患者情感的容器,帮助他们整合和理解复杂情感。
: 推荐:这本书理论性较强,但非常经典,适合对精神分析有一定了解的读者。
: 3. 《心理治疗中的矫正性情感体验》 (The Correc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Psychotherapy)
: 作者:亚历山大 (Franz Alexander) 和 弗朗兹 (Thomas French)
: 中文版信息:
: 书名:译为《心理治疗中的矫正性情感体验》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中文版)
: 内容:讨论如何通过治疗关系为患者提供与过去负性体验不同的情感经历。
: 推荐:适合对治疗技术感兴趣,尤其想理解治疗关系核心机制的读者。
: 4. 《心理治疗的技术与实践》 (The Technique and Practice of Psychoanalysis)
: 作者:拉尔夫·格林森 (Ralph R. Greenson)
: 中文版信息:
: 书名:译为《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
: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3年首次出版中文版)
: 内容:详细讨论精神分析技术,尤其是如何建立治疗联盟、处理移情等关键技术问题。
: 推荐:这是精神分析技术入门的经典书籍,适合需要具体操作指导的初学者和中级治疗师。
: 5. 《容纳性关系:心理治疗中的安全基地》 (The Holding Relationship: A Safe Base in Psychotherapy)
: 作者:理查德·盖斯特 (Richard A. Geist)
: 中文版信息:
: 书名:暂无明确中文版翻译记录,但相关概念在温尼科特的作品中常被提及。
: 6. 《心理治疗中的共情》 (Empathy in Psychotherapy)
: 作者:卡尔·罗杰斯 (Carl Rogers)
: 中文版信息:
: 书名:罗杰斯的多本作品已被翻译成中文,如《成为一名治疗师》(On Becoming a Person),但单独讨论共情的书籍尚未有完整中文版。不过,可以参考国内心理咨询培训教材中的共情章节,大多引用罗杰斯的理论。
: 推荐阅读的策略
: 1. 优先选择已有中文版的书籍:
: 如果你关注移情与反移情,推荐先读《移情与反移情》和《学习从经验中成长》中文版。
: 如果更感兴趣治疗的技术细节,《精神分析的技术与实践》和《心理治疗中的矫正性情感体验》是很好的选择。
: 2. 补充阅读其他理论概念:
: 关于容纳性和安全基地的讨论,推荐参考温尼科特的《依赖与独立》(中文版)。
: 3. 英文原著补充:如果没有中文版但你能读英文,可以直接参考原版书籍。
: 总结
: 上述书籍中,《移情与反移情》 和 《学习从经验中成长》 是移情、反移情和容纳性工作的经典著作,中文版翻译质量可靠,内容深入,非常适合希望深入了解精神分析治疗师如何“正确对待”患者的读者。
: - 来自 水木社区APP v3.5.7
--
FROM 58.218.168.*
可能有
但我不太相信这种手册
因为这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细微的情感觉察
这些无法用文字规格来精确的定义描述
人类的语言在很多情境下是无力的,也是无法描述的
【 在 ihomd (ihom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表达有误,应该用参考手册、权威指南,而不是行业规范。
:
:
:
--
FROM 112.2.172.*
如果你阅读过比昂的《从经验中学习》
那么他的序言部分就已经讲到了文字与符号的模棱两可性
很多内容是无法用文字符号精确表达的,只能是部分的逼近,有时候还会全部推翻
这个时候就是一种新的理念诞生
而正是这种模棱两可性才让来访者存在修复的可能性
比如强迫症,强迫症的特质就是要搞清楚咋回事,搞不清楚就强迫了
但是如果我们说:强迫也是可以的,不强迫也行,放在这里可以,放在那里也行,总之怎么做都可以,都被允许,那么那种要求非常清晰非常明确的冲动就会被弱化
而那些要求非常清晰非常明确的冲动与强迫症后面的冲动原因,其实是同一个老祖宗。
【 在 ihomd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表达有误,应该用参考手册、权威指南,而不是行业规范。
: 睦
--
FROM 58.218.168.*
谢谢你的分享
你的水平不是一般二般的高
【 在 psycholo (助人自助)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下来感觉GPT的水平很不错,回答算是相当通俗易懂了。
:
: 但它也挖了个不好填的坑,“正确对待”这个概念很难解释,是因为包括精神分析在内的心理治疗/咨询临床工作通常是技术+艺术的结合,技术是基于通行的、对于人类共性的假设,艺术则是针对每个鲜活的个体有差异化的对待。技术可以判断什么是正确的,艺术就不能了,艺术有很宽的空间
:
--
FROM 112.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