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求助]不知道这种是否是心理问题
从你对描述上看,狭义来说算不上典型的心理问题,人群中这样的状态很普遍,很多人慢慢会自己走出来找到新的兴趣点和活力点。
从广义上说,健康的心理是总能感受到兴趣、活力、欲望和力量,饮食和睡眠正常稳定,运动能力平稳,所以如果你想要改善心理状态,那一定还有提升的空间
--
修改:psycholo FROM 124.64.123.*
FROM 124.64.123.*
你当初心里好多愤怒哟。。
怒着怒着都麻了
现在都无感了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40周岁了,感觉自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每天无聊的很。
: 工作上也不求进步,感觉能少干就少干点,只要工作不直接给我就当没有,同事、领导们之间的事情,感觉跟过家家似的,也懒得参与。生活上,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跟妻子交流的也比较少,大多数时候是沉默,下班回家之后就刷刷手机;以前还喜欢看看书,后来感觉除了专业的原版书籍,其他的书都太假了,也懒得看,感觉基本都是主观的臆测和情绪。有些比较好的同学、朋友,大家也都忙自己的事情,即使偶尔聚餐时,自己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说,好像丧失了表达欲。也就剩下自己独酌两杯这个爱好了,可惜就量又很小,二两也就迷糊了。
: 总之,现在的状态就是:无聊、无语、无欲,夜里还经常醒,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
--
FROM 118.247.117.*
啊,也行
反正就是这么多年
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来时路吧
或者,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来,也没有什么愤怒,只不过觉得委屈和无奈
:
:
: ...................
--
FROM 118.247.117.*
不带情绪的看待归看待,但生活的热情还是可以有的
其实,就算带了情绪的去看待,也没那么糟糕的
年轻时候,关闭情感体验,是为了自我保护
更加成长后,打开情感功能,是更好的自我接纳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从小就见识到无数人性的恶,后来看到人间无数人间惨剧,自己也遭受社会无数次毒打,有时候想,也许真是心死则道生,受尽折磨才能涅盘重生,才能不带任何情绪看待人世间万事万物……
:
:
: ...................
--
FROM 118.247.117.*
如果不喜欢这样,或者感觉受困于这个状态了,想要改变一些,那可以试试做心理成长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这样的状态已经有10多年了
: --
--
FROM 124.64.120.*
嗯,是不容易,你这毕竟持续好多年了
那就回顾回顾,这些年来,你不经意间看到过生活里的美,感受到生活里的善,共情过生活里的乐吧
今后试试看,能不能生出对众生的慈悲心
好多事会迎刃而解的
也不会对自己有太多不满了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喜欢自己这样,希望热情、阳光,但现在好像很难能走出来
:
:
--
FROM 118.247.117.*
肯定难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年纪越大越难
如果想好了就早点开始,成长类的心理咨询做上半年一般就有变化的感觉,四五年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变吧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 不喜欢自己这样,希望热情、阳光,但现在好像很难能走出来
: --
:
--
FROM 124.64.120.*
除了夜里经常醒还有其他症状吗?比如饮食、体重方面的变化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40周岁了,感觉自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每天无聊的很。
: 工作上也不求进步,感觉能少干就少干点,只要工作不直接给我就当没有,同事、领导们之间的事情,感觉跟过家家似的,也懒得参与。生活上,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跟妻子交流的也比较少,大多数时候是沉默,下班回家之后就刷刷手机;以前还喜欢看看书,后来感觉除了专业的原版书籍,其他的书都太假了,也懒得看,感觉基本都是主观的臆测和情绪。有些比较好的同学、朋友,大家也都忙自己的事情,即使偶尔聚餐时,自己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说,好像丧失了表达欲。也就剩下自己独酌两杯这个爱好了,可惜就量又很小,二两也就迷糊了。
: 总之,现在的状态就是:无聊、无语、无欲,夜里还经常醒,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
--
FROM 125.33.204.*
听起来是一种比较淡漠的生活状态,人本来固有的生机似乎都不见了。
可能未必算得上是心理问题,但也不是健康的状态,粗略的来说,是一种淡漠的机制弥漫了整个的生活,这种机制背后可能有其本身的意义,但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是不健康的。
从心理咨询的专业来说,是需要进行心理成长的——现在这种淡漠的生存机制是需要被替换的,自己的生机(比如兴趣、动力和欲望)这些是可以逐步回复的。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2025年,40周岁了,感觉自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每天无聊的很。
: 工作上也不求进步,感觉能少干就少干点,只要工作不直接给我就当没有,同事、领导们之间的事情,感觉跟过家家似的,也懒得参与。生活上,没有任何兴趣爱好,跟妻子交流的也比较少,大多数时候是沉默,下班回家之后就刷刷手机;以前还喜欢看看书,后来感觉除了专业的原版书籍,其他的书都太假了,也懒得看,感觉基本都是主观的臆测和情绪。有些比较好的同学、朋友,大家也都忙自己的事情,即使偶尔聚餐时,自己有什么事情也不愿意说,好像丧失了表达欲。也就剩下自己独酌两杯这个爱好了,可惜就量又很小,二两也就迷糊了。
: 总之,现在的状态就是:无聊、无语、无欲,夜里还经常醒,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出了问题。
--
FROM 120.245.70.*
你好像理解了一部分自己的淡漠,以前的热心肠不仅仅没有获得正反馈,好像都变成被人利用,难怪你开始从这些互动和助人中撤退。
你提到把热情、时间都放在自己的家庭、个人兴趣方面,这样挺好的呀,你自己能够把自己的时间和热情聚焦到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也就没什么问题了吧?——只是我有些疑惑,你是已经可以这样了吗?还是只是一种期待?
【 在 Wolfganstein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说的淡漠,的确是这样的,以前我自己是热心肠,非常努力的去工作,后来发现,你的热心肠不过肥了别人而已;工作成绩不过是别人加官进爵的垫脚石。所以,到现在,学着内心冷漠点、不那么热心肠、佛系一点,也许更能保护自己,把自己的时间和热情,放在自己的家庭、兴趣之类的个人成长方面不是更好的选择么。
: 另外,个人感觉,Chistianity中所说的人人都有罪,的确是这样的,包括我自己,所以,不要介入别人的因果。小时候父母教育自己,到外面要仁慈厚道,看到别人要踩坑了,提醒下。现在看,这样是有问题的,做好人太累太难,做个不去害人也不管别人的正常人,才是最应该的。
: 比如,余华算个名人吧,他讲过高考时有同学报了牛津、剑桥,他自己知道却幸灾乐祸、没有提醒自己的同学。想来,也许这些人才是正常人的选择,即使我受到的教育让我大概率忍不住会提醒,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远离这样的“正常人”,才是我这样的心怀仁慈的牛马应该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要对这些人冷漠,不介入别人的因果的原因。
: ...................
--
FROM 120.24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