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打破命运的轮回
美剧《西部世界》中有个场景,机器人Maeve在控制室中看到自己的代码在一行一行的执行,她将要采取的行动将要说的话,都被她的代码预测到了,她的代码预测了她所有的行为,但是她依然做出了自主的决策——这是她觉醒与自主意志的重要转折点。
我们人类虽然不是一部机器,但是我们也是在我们的原生家庭中被规训出来的,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模式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我们被训练的过程是这样的:
- 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某些极端的不舒服的感受,比如爸爸妈妈在小时候不断的挑我们的刺;
- 让我们产生了羞耻感或者其他痛苦感觉;
- 我们无法忍受这种痛苦感觉,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躲避或者消除这种痛苦感觉,比如我们会不断的检查自己是否犯错了,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的错误点,修正它,好像就可以避免被爸爸妈妈指责;
- 第3点就形成了我们的人生策略,专业上叫做“情感经验”,即由不舒服的情感体验推动形成的一种人生策略,这种人生策略正如机器人Maeve的代码一样,将在将来的人生路上一直操控我们的各种行为;
- 我再重复讲一遍,形成的这种模式到底是什么:a)我有问题,如果别人指责我,都是我的问题;b)如果我能够找到我的错误点,那么我就能修正,我就能摆脱别人指责我,从而终结我的负面感受。
- 问题在于:当年你爸妈指责你,并不一定是你的错,有可能是他们自己有他们的精神问题,现在别人指责你,并不一定都是你的错,所以这个模式在人生路上会极大的干扰你的正常生活
这个模式的核心是感觉:你的感觉不好,你感到焦虑,愤怒,压抑的时候,你就要有足够的觉察,这些负面的感受将会将你带入到某种模式中去了,这个时候你将要重蹈覆辙,不断的进入这个模式中一遍遍循环往复,正如Maeve的代码那样让她一遍遍的去进入同样一个循环,有些人将这种循环往复的模式叫做“命运”,好像陷入了命运的漩涡,一遍遍重复,无法摆脱。
如何打破这种模式呢?如何摆脱命运的漩涡呢?
就像Maeve一样,首先你得了解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你得知道你当下的那些负面情绪感受,以及你那种循环往复的生存模式是如何产生的,即你知道你的代码是如何运行的,当你知道你的代码是如何生成的以及如何运行的时候,你就有机会跳出那种模式,而正是这些模式产生了无数的症状:强迫症,强迫思维,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几乎所有的神经症都源于此。
你得深刻的去重新体验当你被规训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去真正的理解自己的生存模式是如何被训练出来的,这就是心理学上经常讲的“共情”。
但是很多时候一个人陷在自己的模式(或者叫做“代码”)里,他是无法看到自己内在是如何运作的,正如Maeve如果不是机缘巧合,她也无法有机会看到自己的代码是如何运行的。
即使知道自己的代码,自己的模式,这些还远远不够,需要检查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与情绪,检查自己是否落入了过去的某种模式之中,这些检查在心理学上面叫做“自我觉察”,当你觉察到你落在某种模式之中的时候,就有可能像Maeve一样跳出那种模式。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有时候自己陷在自己的模式里是看不到自己的模式的,所以他们会需要一个心理咨询师帮助他们看到这一切。这就是心理咨询师存在的必要性。
--
FROM 180.109.14.*
恰恰相反
这些模式的形成是基于情感产生的
修复也自然是基于情感。
AI无法产生共情,AI只是通过语言产生的情感来自于患者的反射
这些情感本质还是来源于患者
如果你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体系
你可能会知道我在说些什么
AI短时间无法替代咨询师
因为AI目前无法产生情感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么一看,心理学果然是工科专业……
: 以及,看起来结论是AI能代替咨询师
--
FROM 180.109.14.*
那就大错特错了
所谓中立那种是古典精神分析的套路
那种套路早就过时了
咨询必然会夹杂着咨询师的情感经验
而正是咨询师的这些情感经验才真正的治愈来访者
弗洛伊德那一套是真不行了
【 在 psycholo (助人自助) 的大作中提到: 】
: AI如果能忠实地反射来访地情感,那简直再好不过了
:
: 咨询本就是反映和镜映来访情感的过程,咨询师的情感不必加诸于其中。节制和中立是基本的原则。所以没有自身情感的AI咨询师,倒是可以免去卷入的问题
: 【 在 TimeAnd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83.206.172.*
我不知道谁给咨询师封神了
世界上以前没有空调,大家还不是照样活
只是活的好与坏而已
并不是活不下去
偶尔有一两个suicide的,其他人也根本不关心
【 在 psycholo (助人自助)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就怪不得有人给咨询师造神封圣了
:
: 世这世上的人要是没有咨询师该怎么活呀
: 【 在 TimeAnd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83.206.172.*
这与产品经理设计产品类似
用户关心自己的需求,他们会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但实际上他们解决的方案并不专业
比如在福特汽车发明之前,有人想要一匹跑的更快的马
所以乔布斯这类人他们关心用户需求,但是对用户提出的解决方案嗤之以鼻。
回到你的问题上来,你的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问题透露出的那种恐慌,那是一种无法离开某个可以依赖的人的恐慌,那种担心自己一直依赖咨询师的恐慌,而这种恐慌才是揭示来访者问题的最大线索,通过这条线索,我可以判断出你内心的一些经验组织结构,而这些经验组织结构才是最重要的。
你关于“人们如何离开空调房仍然获得者好”的担心,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去看,属于那种“想要一匹跑的更快的马”的人群,你们并不专业,并不知道这个过程如何开始也不知道这个过程如何结束。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个空调的比喻让我想起被自体心理学家徐钧启发的一个片段,他说如果一个人抱怨“怎么这么热”要理解为这个人并不想解决问题,如果他不想让自己热,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待在空调房里。但他没有
: 所以如果咨询师带来了空调般的舒适,那么问问题就变成了:人们要如何在离开空调房之后仍然活得好?人类可以发展出在空调房待过后就能自行降温的能力吗?
--
FROM 180.109.14.*
所以你的理解世界是认为我讲这个例子是将心理咨询师与乔布斯并列?
我有说过世人不经过他们的治疗将一定过不好的话?
你的很多话里面其实透露出很多信息啊
【 在 psychol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把咨询师跟乔布斯相提并论了吗,咨询师到底做了啥让他们位列20世纪改变世界的100人之列,大众同意吗……
: 不要绕开问题啊,就算我很“恐慌”“害怕”“担心”,你也需要说清楚咨询师如何做到世人不经过他们的治疗就过不好的
--
FROM 180.109.14.*
我并没有分析你
该回答的我都回答了
需要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悟
【 在 psycholo (助人自助)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用分析我,我没给你分析的钱
:
: 回答问题就好
: 【 在 TimeAndRi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FROM 180.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