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件事,失落,意味着有期盼但落空了。好像你期盼着:即使你不说出你的计划,老婆孩子也能知道你的计划?但看起来你老婆并不知道
第二件事,关于发票的问话,好像跟上一条类似,显然你老婆不知道你括号里的那些想法,但你觉得她理应知道你的想法
第三件事,组长的问话,给你的感觉里有“无谓的质疑”,无谓的意思是没有必要的、明知故问的?好像你觉得组长理应知道了你理清楚的那些内容,所以他再问就有一些故意摆谱或其他意味的高姿态,这激起了你的对抗。(但有可能他真的不知道,是吗?)
如果你认同上面的分析,可能你会意识到,让你困扰的是,你会期望他人预知你的内心活动,但往往让你感觉挫败:他们并不能预知。他们的表现让你失望、反感,引发你对他们的攻击性的评价(弱智、高姿态),并付诸行动(挂电话、怼回去)。但你也觉得这些行动是破坏性的
他人预知自己内心想法的渴望,可以理解为一种全能幻想,在幼儿非常早期的心理上,一切都是自己控制的、为自己服务的。随着幼儿渐渐成长,全能幻想逐渐被现实感取代,他意识到他人并不是自己完全控制的,他人的响应是有限度的。如果在早期全能幻想阶段幼儿的某些渴望遭遇了过大的挫折,渴望可能会一直保留下来,伺机寻求满足
不知道这样一些猜测,是否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不知道你会怎样应对这些情绪呢?
【 在 ilovebeyond 的大作中提到: 】
: 今天发生了几个事儿,刚才反思了一下。
: 第一个事儿,晚饭前和老婆视频(我在外出差),她跟我说10月3号她娘家亲戚来给我们温锅,顺便给孩子过生日。
: 听后我有两个心理活动,一个是欢迎,热闹热闹很好,对这件事本身是积极态度,第二是失落,本来我计划十一带孩子回老家看看。
: 视频时表达了第一种态度,没说第二件事儿(她们学校十一不放假,估计她没办法跟我一起回去)。
: 第二件事儿,饭后和老婆视频,孩子(5岁)接的,每次视频孩子眼睛都凑到手机跟前,我自己比划就知道离得多近。我跟孩子说把手机放到桌子上,我们视频,你不许玩手机。说了5、6遍,孩子不听,我老婆还在隔壁房间说孩子一天没看手机,就你视频的时候看一下。
: 我比较反感孩子看手机,这时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 之后,孩子把手机拿给我老婆,她问了我今天拍发票照片发给她干啥(我要把这张发票寄给她,把发票照片发给她,主要是想告诉她进展,顺便让她核对下)。我当时有点恼火,就想这是什么弱智问题。问这个问题有啥意义,还不如说句:我看到发票了,没啥问题。我也会接她的话。
: 孩子看手机,她的不严格态度,加上这个问话,我就不想跟她好好说话了,吵了两句,直接挂掉了。
: 第三个事儿,下午上班,评审一份文件。
: 项目组组长问(临时项目组,我是副组长):A和B两个先决条件检查表,哪个先签哪个后签?
: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正向解释回答完全可以说清楚。
: 我对组长向来有些看法,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爱摆谱,爱吹牛,不谦虚,有时说话架子比处长架子都大。
: 最开始经常以高姿态和我认为不舒服的方式跟我说话。我在公共场合怼了几次之后,现在他跟我说话已经尊重多了。
: 回到A和B的问题,我当时的心理状态:这个问题我已经理清楚了,并且执行起来也算比较顺畅。他这个高姿态+无谓的质疑,我感觉心理状态很复杂。根本不想正面回答,就以一种非正常工作的心理回答了这个问题。目前,我不确定在场的其他人对我的回答是啥想法。
: 最后一件事儿,早会。
: 组长问了我一个项工作的进展,属于我职责范围内,进度我也掌握。我的心理也很复杂,我也消极地回答了他。
: 可能因为临时项目组,没有真正上下级关系,我还是时常有些不尊重的心态。
: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120.24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