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您哦,发现竟然一直没有回复过您。你们的回复对我来说都很有帮助,也让我觉得很感动。感谢..
【 在 Carrie947372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了您的故事,很想抱抱您。
:
: 您埋怨妈妈经常不尊重您,我感觉可能对妈妈更大的不满是妈妈没有“承认”或者“认可”您的存在,也没有完全接纳您,您和母亲之间永远有一个距离。
:
: 出生后被送到亲戚家,住了7年才被接回来。而且接回来之后与父母之间混淆在到底是父母还是姨、姨夫的关系中。这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复杂而矛盾的情绪,想接近又不敢或者不会接近。
:
: 交学费要把凭证贴在一个本子上,让我联想到电视剧里地主给农户借钱打借条的场景。这样的经历也让孩子困扰与母亲的关系。
:
: 同事来家里做客,要让女儿躲起来,还把鞋都藏起来,这会让这个幼小的孩子产生“我是见不得人的”感受。
:
: 一个孩子不被妈妈接纳,也是很容易自卑的。
:
: 但咱们再换个角度看看您的故事,其实跟您类似的情况的案例我接过好多。有的来访者有被送走的,有的是被送走结果领养家庭不要了又给送回来的,还有的是自己的妹妹被送走,自己是被留下来的,他们都有创伤,甚至是被留下的那个孩子也会有创伤。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生命力特别顽强,他们都是逆境中生长的孩子,在成人后不管是学历高的还是低的,他们大多都很努力生活。
:
: 他们也是幸运的,至少他们的生命是被保留下来的,我有来访者亲眼目睹自己的妹妹出生后就被家里老人扔厕所里了,她至今还能描述出当时的声音、画面。
:
: 所以,您被妈妈送到的是亲戚家,并且没有在亲戚家受到虐待,也算是不幸中的幸运。我有一个来访者是不断被送走,送一个家庭几个月被退回来,再过段时间再送走,她小时候只要看到家里来人就跑,甚至晚上都不敢回来,之所以找到我,是因为她发现成年后她无法进入亲密关系,您7岁后就回到父母身边生活了,并且一直生活到成年,而且您也有了自己的幸福家庭,相比之下,您也是幸福的。
:
: “生个儿子”有很大情况下是时代的产物,计划生育政策起来后,农村生女儿送走好像并不少见。除了文化的影响经济也是个因素,为什么要生儿子,因为从劳动能力角度来说,男性的劳动能力比女性要强,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所以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农村的,特别希望家里有个儿子。并且如果没有男孩,那这个家的妈妈也是会受到婆家、社会的压力的。中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经济突飞猛进,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变了,现在生女儿就送走已经很少了。
:
: 您描述妈妈太在意钱,能从这些侧面看到妈妈曾经生活也很辛苦,就因为辛苦,所以在意钱,钱对他来说太重要了。可能妈妈从小也没得到太多来自父母的爱,所以当她自己做了母亲后,她其实是不会的,就是简单的理解给你们吃喝养大就好,没被爱过的人是不会爱人的,爱是一种能力,除了先天的成分,也需要后天的学习。
:
: 人一辈子都在寻找自己的理想父母,最典型的对象就是爱人,您会把对母亲,尤其是理想母亲的期待投射到丈夫身上也是正常,但还是要学会自己爱自己,否则时间长了丈夫也会觉得辛苦。很少有成年人愿意一辈子做配偶的父母的。
:
: 写了这么多,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一切顺利!
--
FROM 124.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