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主贴所说,与外人相处无所谓,但与家人相处,心理上的疏远并不是好的策略,显然疏远本身就足以制造很多问题
所以第二种方法看起来避免情绪激化,但也许只是让情绪转为暗流涌动而已
第一种方法里则包含了更多对解决方法有帮助的信息:它有评判和控制意味,对“比较差的”家人“指出不对”“教正确的”,听起来很有压迫感,容易激起情绪,就连“脾气好的也有暴躁的时候”,可见压迫感很强了。
所以,降低压迫感,减少情绪的激起,可能更需要的是对那个“评判”“控制”他人的愿望进行工作。比如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家人的“差”的表现,会激起自己那么强烈的感受?如果要耐受住冲动,不去行动(评价和指责、教导他人),自己的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对于自己想要指出他人错误和教导正确的愿望被抑制的感受,更多暴露(在想象中体会,或者写下来体会),而不是真的去做。反复暴露,慢慢会帮助脱敏(也就是可能对于家人“差”的表现没那么强烈的感受了,也就不必辛苦地投入到情绪的抑制或冲突中了)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般的做法:指出不对,教正确的,脾气好的温和,脾气差的不耐烦暴躁,或者脾气好的也有暴躁的时候。
: 好护工的做法:不指正,自己不生气也不会惹ta生气。就当ta是傻子无可救药。
: 哪种好呢?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