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际间的愿望(希望他人改变的愿望),既取决于你的做法,也取决于对方的意愿、感受和动力。所以,可能你可以试试和对方沟通,如果他/她要做到你希望的那样,他/她需要什么条件,他/她的希望是怎样的,再看看你是否可以契合对方的需要和愿望
然后,很多时候愿望始终是无法满足的,不管是希望家人变得更好,还是希望自己成就更多,或者是希望世界更文明或更道德等等,很可能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不能得到实现。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对于由此带来的负面感受,如果能尝试着消化(心理学上称为“哀悼”),慢慢让它变得可接受,也许自己的困扰会小一些
最后,人际间的动力是很复杂的,确实有很多正面的案例,一个人不必施加压迫即可令其他人愿意遵从他的愿望。这在心理学上的机制叫做(正向)“认同”。认同的发生,与情感连接的程度有关,比如尊敬、喜欢和爱,程度越深越有可能发生正向认同,而鄙视、厌恶、憎恨则可能带来反向认同(也就是反着愿望而行)。当然情感如果走到极端的程度,也会带来相反的认同,比如溺爱可能会引起反向认同,而恐怖的压力也可能引发正向认同(比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所以,如何想要非压迫性地得到认同,也许可以尝试着与对方相处时,努力更多给予尊敬、喜欢和爱,并赢得对方相同的情感
【 在 guoqingjie 的大作中提到: 】
: 如何在降低压迫感的同时达到自己的目的?
: 家庭生活中常常希望对方比自己好一点,比不批评指点要求更好一点。所以会指点要求。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OS」
--
FROM 223.1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