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沉没成本效应+:
90%的女人,即使知道自己的男友是渣男,但仍然狠不下心分手,并不是因为自己多爱这个男人而是因为自己曾经付出了太多,从而不甘心放手。付出的代价越高,退出的难度越大。
2、墨菲定律+:
指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即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其发生的概率大于零,该事情总会(迟早)在某一时刻发生。启示人们做事情一方面要对错误保持平常心,一方面也要防微杜渐,不存侥幸。
最早源自1949年,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Edward A. Murphy的对他的某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随口开的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1992年,由Edward A. Murphy正式提出。
3、破窗效应+:
指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的现象,
源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汽车实验的结果证明。根据此实验,政治学家James Q. Wilson和犯罪学家GeorgeL.Kelling正式提出该理论,并通过《BrokenWindows》一文发表于1982年3版《The Atlantic Monthly》杂志。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丢垃圾。任何小事,如果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后,就很难被阻止。
4、峰终定律+:
一个人做了99件好事,但只要做了一次坏事,他就是个坏人;反之,如果他做了99件坏事,但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就会把他当成好人。
5、鸟笼效应+:
指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的行为。
源自1907年,同时从哈佛大学退休的詹姆斯教授和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的打赌。一天,詹姆斯告诉卡尔森:“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卡尔森不以为然:“我不信!”,过几日,卡尔森生日,詹姆斯送来了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礼物。心领神会的卡尔森笑了:“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你就别费劲了!"然而,此后每逢客人来访,看到桌上的鸟笼,都会问卡尔森:“教授,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但回答总让客人投以不信任的目光,最后,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詹姆斯的打赌奏效了。
越是拥有,越不满足。当你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就一定会给它配置与其相适的物品。比如你买了双鞋,就会再买一套衣服与之相配。
6、潘多拉效应+:
人性当中有一种“不禁不为,越禁越为”的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看,我越是想看:你越是阻止我和男生在一起,我越是要和他在一起。
7、富兰克林效应+:
那些你曾经帮过的人,未必会报答你;但是那些曾经帮过你的人,往往会更乐意再帮你一次。
8、海马效应+:
日常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个人,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路过一个地方,感觉自己曾经来过。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可能是你的大脑调用了曾经看过的某部电影或者小说,才会感到如此熟悉,
9、杯子效应+: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约他出来喝杯奶茶,然后交谈时不断缩短两个杯子之间的距离。如果他没有反应,很可能他也喜欢你;如果他挪开了杯子,说明他心存戒备。
10、面子效应+:
当你提出一个大要求,对方拒绝了,然后你再提出一个小要求,对方基本就不好意思再拒绝。
--
FROM 123.1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