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开发玉门油矿的声音不仅来自孔祥熙一派垄断寡头财阀们的代表,甚至来自一位学地质的官僚学者,时任民国中央研究院代院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朱家骅。此人以当时最高学府,中央研究院掌门人的身份,况又刚从甘肃玉门参观访问归来,说起话来颇有权威:在那样的艰苦环境和条件下开办油矿,即使生产出汽油来,抗战期间也肯定用不上。
与其如此,还不如把有限的外汇用在直接进口武器和兵工器材上,开发国产石油是舍近求远。朱家骅这种人的意见在当时还是有一定市场,颇具代表性的。一些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非短期可以见到成效,与其花钱进口设备费尽周折搞工矿企业,还不如买武器来得简单快捷。
但翁文灏、钱昌照等人始终认为:中国必须工业化强国。日本之所以能够侵略中国,就是步欧美后尘,完成了国家现代工业化,而中国没有实行工业化,国体虚弱不堪。如果此时中国还不觉悟,即使抗战胜利了,也难兔重蹈覆辙。
不过在民国政府经历了数年的官场熏陶,翁文灏对民国政府官员的官僚僵硬办事作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适时掌握了一定解决问题的门径曲线。翁文灏说道:“在会上解决不了的事情就要靠会下去想办法”。他让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孙越崎做了充分准备后,带着他直接到孔祥熙的府上去面谈。
二人到了位于重庆炮台街的孔府,孙越崎当面向孔祥熙汇报了甘肃玉门油矿办理情形,又详细介绍计划的可行性。并表示:“这是功在千秋大业的事情,院长批准了,历史会记下您一笔的”。孙越崎甚至当面立下军令状:我们决不浪费政府一分钱,此事可由翁部长监督。也不知倒底是哪句话说动了孔祥熙,总之孔祥熙后来没有再坚持己见,竟然在呈报文件上画了圈,完全批准了由民国政府拨全款,开发建设甘肃玉门油矿的计划书。
1941年孙越崎带领技术工人建成中国第一座石油基地——玉门油矿,抗战期间日寇封锁占领了我国海岸线,孙越崎建设的煤矿、油矿几乎成为后方抗日后方所有的油料来源,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 在 johnal 的大作中提到: 】
: “九一八”的炮声,震醒了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刚从美国学习回来的孙越崎在资源委员会主任、恩师翁文灏的劝说、引导下,同意出任国防设计委员会专员兼矿室主任,负责筹备探勘陕北石油的工作。随后翁文灏把严爽和张心田都调到孙越崎手下。
: 1933年9月,孙越崎带领严爽、张心田从南京来到西安,拜见省zx邵力子。
: 邵力子和孙越崎之间有深厚的师生友情,现在孙越崎奉命到陕北勘探石油,邵力子正好任陕西省省长,当即决定派省建设厅技正赵国宾(曾任延长石油官厂总理)一同前往。
: ...................
--
修改:xiaojoshual FROM 117.12.133.*
FROM 117.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