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杜聿明兵败野人山,士兵饿得连战马都杀了,那女兵结局如何?
“杜聿明一生最为辉煌的战绩,则是在抗战八年中缔造的。他消灭倭寇的数量虽然不及
薛岳,但他面对的敌人都是日本最精锐部队,其战斗的艰苦程度和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杜聿明手中有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坦克部队,因此杜聿明的胜利,是
中国陆军第一次运用现代化战争方式打赢的胜利,其对中国陆军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
对于杜聿明,我们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他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当时的天之骄子,更
是老蒋的嫡系弟子,对于老蒋的命令绝对服从。不可否认的是,杜聿明将军是国军阵营
中为数不多的优秀将领,与此同时,杜聿明也是老蒋的死忠,无条件的服从老蒋的任何
命令。
正是因为杜聿明对于老蒋的忠诚,也让杜聿明一生毁誉参半,获得一些战败的记录。解
放战争中杜聿明忠于老蒋落得一个兵败被俘的下场,我们暂且不说,主要详细说说杜聿
明在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的所作所为。
一、老蒋的忠实“铁粉”一意孤行
1942年初,日军第十五军饭田祥二郎率四个师团分两路向缅甸进攻。对此,中国派出远
征军,由杜聿明担任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入缅作战。当时的中国和英国在军队集结后,策
定作战计划,分三路南下迎击日军。而杜聿明第五军为中路军,于3月9日接替英缅军在
同古的防务。
当时的远征军由美国五星上将史迪威指挥,然而由于史迪威和老蒋之间意见的冲突,导
致问题加大,使得远征军指挥出现问题。加上英国盟友的不给力,导致远征军在重挫日
军后以失败退回。
随后,杜聿明更是不听史迪威调遣,进行孤军奋战。当时的日军重新进占棠吉,并直取
腊戍,从西南面截断了集结于曼德勒准备大战的中国主力军后方,使得在曼的第五军,
不得不向伊洛瓦底江西岸撤退。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远征军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原来,杜聿明在带军出征的时候曾向他的校长询问过:“倘若校长和史迪威意见不合时
,我等应当听从谁的意见?”当时老蒋给予杜聿明的意见是:“一切以重庆的意见为准
,凡事得到明确指令后再执行。”
对于杜聿明而言,老蒋的话就是他心中的圣旨和信仰,老蒋说一,他从不会说二。即便
是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杜聿明仍在等待老蒋的命令。就在远征军兵败向国内撤退的时
候,杜聿明仍在坚持他校长指令。
当时的杜聿明如同鬼迷心窍一般,他决心按照老蒋的命令执行,并向国境撤退。然而,
孙立人等其他远征军将领则找到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方式为国,孙立人率新38师向西撤
退到印度,经过印度辗转回到国内,为中国抗战保存了有生力量。
但是,杜聿明却执迷不悟,并将自己以及当时的远征军陷入一个万难的境地。随后,杜
聿明的远征军分三路撤退,他本人率新22师为一路,第5军96师为一路,负责殿后的200
师为第三路。
就这样,当时拥有着中国最为先进武器的远征军分别以不同的形式撤退回国。一路上,
新五军伤亡惨重,等到回国之后,就连杜聿明的意气风发也悄然不见。
二、野人山困难重重,远征军损失惨重
当时的杜聿明带领远征军被迫进入野人山,开始极其艰难的一段时光。可以说,野人山
的环境如同红军过草地,走雪山一样艰难,但是野人山似乎又比雪山、草地多了几分凶
险。
野人山也被成为胡康河谷山,位于中国、印度、缅甸三国交界处,纵深300公里。相传,
野人山终年不见天日,里面没有阳光直射,但是瘴疠蔓延,蚊虫、毒蛇、蚂蟥让人防不
胜防,回归热等疾病盛行。
不幸的是,杜聿明带队回国时正逢野人山雨季,可以说,野人山的雨季也是它一年中最
可怕的季节。在这几百公里的山川之间,山洪,澡泽随处可见。毫不夸张的说,杜聿明
以及他的部队踏上的是一条比战场还要残酷的“死路”。在这无情的野人山中,稍有不
慎便会尸骨无存。
根据穿越过野人山的战士们回忆:“野人山的蚂蟥会不知不觉中钻到人的心脏、肾脏、
肝脏等人体器官里,并且很快吸走战士们的血。如果哪个战士停下来休息,就会被成群
的蚂蟥爬到身上,随之而来的就是无尽的疼痛。由于失血过多,战士们会率先昏迷,然
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白骨。”
据悉,远征军部队经过3个月的漫长岁月才得以翻越野人山。当时,远征军兵力损失殆尽
,仅仅第五军,从入缅作战时有42000人,经过战斗死亡7300人和翻越野人山时死亡147
00人,最后只剩下20000人。可以说,在整个远征的过程中,远征军损失是非常惨重的。
然而,对于远征军而言,野人山中不仅仅是吃人的“蚂蟥”,还有随时随地都存在的饥
饿。蚂蟥尚且可以抵御,可饥饿又该如何化解呢?
三、饥饿随之而来,无数战士命丧野人山
当时远征军所面临的问题有很多,除了随时都会丧生的危险,还有无形之中要人性命的
饥饿。对于危险,远征军尚且可以通过坚强的毅力化解,可是深入骨髓的饥饿实在难以
招架。
为此,杜聿明下令杀马充饥,将跟随他们入缅作战的马匹全部杀死,当做食物。尽管战
士们很不舍的马匹,但是饥饿面前,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即便如此,远征军仍然被饥
饿困扰,仍有一些士兵饿死在野人山中。
可以说,除了被野人山中极端条件“残害”的士兵,几乎剩下的所有士兵全部死于饥饿
。不得不说,这个现实真的难以接受。
然而,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远征军中女兵的遭遇,她们的情况更让人感到同情。以当时
只有十六岁的王小春为例子,当时远征军通过野人山的时候,她只有十六岁,作为第5军
军部的译电员,跟随远征军撤退回国。
按理说,王小春相比其他战士,她的环境和待遇应该好一些,其他战友为她寻找食物,
并且保护她一路。蚂蟥和饥饿从没有伤害过王小春,但有着比这两种东西更恐惧的东西
威逼着王小春,那就是遍地的浮尸,而且他们的死法极其残忍,让一个小姑娘实在无法
接受。
在行进过程中,王小春看到水中浸泡着一具尸体,通过服装判断,他是王小春的战友。
只见他被水泡的肿胀,身上发白,蛆虫遍布他的脸上,在他的全身各处,同样散发着难
以接受的恶臭。
然而,这是野人山中常见的情景,但是作为一个小姑娘的王小春却很少见到。只见王小
春迅速回头,并且不断呕吐,随着一声惨叫,王小春彻底昏死过去,再没有站起来。就
这样,王小春永远留在野人山,可以肯定的是,她的最终结果同眼前的浮尸大致相同。
结语:
远征军被迫闯过野人山,给远征军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当时的抗战而言,这是非常不
利的。远征军作为中国抗战力量中的精锐,死伤在无情的野人山上,实在让人感到痛惜
。
不过话又说来,究竟是谁的过错,导致远征军这一凄惨结局。究竟是老蒋的一意孤行?
还是杜聿明没有底线的死忠?其实,二者都有一定的原因。或许杜聿明像孙立人一样通
过印度辗转回到中国,想必远征军就不会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
修改:PlayerUnkwn FROM 113.102.161.*
FROM 113.102.161.*
最大的锅应是英国人。老蒋、杜聿明主观上还是想打好。
甲午之后第一次国家级赴境外作战(北洋短暂收复外蒙古?),不能太苛责了,特别是底层
--
修改:Castrol FROM 183.66.200.*
FROM 183.66.200.*
外蒙古那时候还在版图之内
【 在 Castrol (卡斯楚)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大的锅应是英国人。老蒋、杜聿明主观上还是想打好。
: 甲午之后第一次国家级赴境外作战(北洋短暂收复外蒙古?),不能太苛责了,特别是底层
--
FROM 124.240.50.*
北洋徐树铮去征讨过一次。
【 在 chaobill 的大作中提到: 】
: 外蒙古那时候还在版图之内
:
--
FROM 101.6.131.*
这个女兵故事写得太差,连带着原文都成了标题党。
--
FROM 101.6.131.*
洗地水平一般
【 在 Castrol 的大作中提到: 】
:
: 最大的锅应是英国人。老蒋、杜聿明主观上还是想打好。
:
: 甲午之后第一次国家级赴境外作战(北洋短暂收复外蒙古?),不能太苛责了,特别是底层
: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
--
FROM 119.103.160.*
这文章本来就完全是自媒体文,就吹吹水,没人会有洗的欲望或者往那个方向想吧?
【 在 yousix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洗地水平一般
: 发自「今日水木 on iPhone X」
--
修改:Castrol FROM 183.66.200.*
FROM 183.66.200.*
这么多人白死,还真不如跟日军拼命,其实,最好先猛烈突围,如果不能成功,再入野人山
【 在 PlayerUnkwn 的大作中提到: 】
: “杜聿明一生最为辉煌的战绩,则是在抗战八年中缔造的。他消灭倭寇的数量虽然不及
: 薛岳,但他面对的敌人都是日本最精锐部队,其战斗的艰苦程度和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杜聿明手中有中国当时最先进的坦克部队,因此杜聿明的胜利,是
: ...................
--
FROM 123.112.98.*
充分说明: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
FROM 180.166.44.*
放屁,你现在说的轻巧,一将无能 累死三军,撤退到印度就好多了。一意孤行的代价是几万人命。孙立人部为何可以退到印度。杜在老蒋面前是忠了,死在野人山的孤魂呢
【 在 Castrol 的大作中提到: 】
: 最大的锅应是英国人。老蒋、杜聿明主观上还是想打好。
: 甲午之后第一次国家级赴境外作战(北洋短暂收复外蒙古?),不能太苛责了,特别是底层
--
FROM 211.14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