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历史是一类解释学科
本质上跟物理,化学类乃至所有的现代科学体系是不同的。历史没法重复,因此解释权在谁手上,很重要。
看这里很多的猜测,假设,论述,其实背后有一条根本的原则没有提到---什么群体什么思维方式下的史学理论。
针对毛,针对中国历史的不同看待,各自矛盾,其实都是局限在这个“谁掌握了解释权”这个范畴上。
--
FROM 223.20.160.*
别的不说,单单看最近一年来,旁观美国的混乱,对美国的那一套“信仰”看法的改变,难道还不够充分理解,这“解释权”是起到了多么决定性的作用。
【 在 preposition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质上跟物理,化学类乃至所有的现代科学体系是不同的。历史没法重复,因此解释权在谁手上,很重要。
: 看这里很多的猜测,假设,论述,其实背后有一条根本的原则没有提到---什么群体什么思维方式下的史学理论。
: 针对毛,针对中国历史的不同看待,各自矛盾,其实都是局限在这个“谁掌握了解释权”这个范畴上。
--
FROM 223.20.160.*
因此,我是特别反感,那些拿易学,拿历史为鉴的。说白了,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拿权势强压。
这科学就不一样,哪怕是一个小人物,也能过拿过硬的,能重复的实验来驳斥世界上所有的人,这才叫科学,这才有实际价值。
【 在 miwenwen422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是这样的,文学哲学等非自然学科都是如此。
: 不能实证的理论都是伪科学。
--
FROM 223.20.160.*
别的不说,这一年来看美国的乱象,已经是戳破虚假光环的有力一枪了。
我那几个在美国的同学也是如此,反智得比谁都明显。一口 咬定“那为什么欧美国家都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啊”。。。我当时就回敬,你这是被洗脑了,谁告诉你欧洲跟美国穿一条裤子,还联合起来对付中国。
【 在 miwenwen422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是文科和理科的重要的区别,美国人利用自己的领先优势,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
: 鼓吹他那套民主制度,对内掩盖阶级矛盾,对外增加掌控力。
: 非常聪明的一点。
: ...................
--
FROM 223.20.160.*
我就想问一句,这“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联合起来”,这主体是什么? 是他们的政府组织,还是经济个体?
这经济活动很复杂,不仅有5g,还有疫苗,还有电子产品,稀土,电动机等设备,太多太多的大小宗物品的交易了,还包括技术,劳务等交易,请问,你以什么依据来认定,“对付中国”? 其实也有“欧中联合对付美国”的,也有“中美联合对付欧洲国的”。更何况还有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亚,俄罗斯等地缘经济体国家的交互。
这话术其实就是,通过暗示,诱导等方式,利用信息不对称的宣传。
【 在 pingshtu 的大作中提到: 】
: 欧美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本身是伪命题,比如希腊。
: 欧美大部分发达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的问题实质是眼看着中国要动他们奶酪。这个都不愿意承认,就没必要讨论了,还是走着瞧算了。
--
FROM 223.20.160.*
其实搞历史学研究的,也差不多同样德行。
在历史考证基础上的整理出来的 目录,观点,其实都带有主观唯心色彩,只不过根据什么人而程度不同而已。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普通人眼里的所谓历史跟学术分类上的历史学科似乎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我们非历史专业的人对历史问题不可能有多深入的研究,只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 非专业者所了解的历史,说白了,就是吃些别人嚼过的馒头,拾别人的牙惠。对于这种情况,你说的这个解释权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间。我们总以为那些官方的研究都是经过专业人士潜心钻研多年得到的成果,奉为金科玉律,但其实里面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塞进太多主观唯心的观点,所以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但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社科类的学科,有其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不正确,需要用证据验证的,不是随便满嘴跑火车能杜撰出来的
: ...................
--
FROM 223.20.160.*
其实我提出这个论点,主要是想表达一个想法:
中国其实一直在经历不同的价值观思潮改变,从科举思维(孔子曰),到对“史学为鉴”的态度,再到两个凡是,再到实事求是,当然中间也是有反复的,总得来说,是不断通过否定,再进步。这中间可能付出很沉重的代价,跟以往思潮的残酷斗争中逐步确立,来之不易。
因此才有另外一个帖子:定下基调,是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让主流民众民心能有依据去判断好坏。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算主观唯心,但至少要同文字记载、考古学证据相互印证。然而发现现在很多大行其道的东西,无法证明其是否有足够证据支撑也就算了,有些甚至已经有能证伪的证据了,却还在那里鼓噪不已。无论国内国外,莫不如是。其实并非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明显很容易受到政治干扰
: 貌似欧美主流的经典文献相对好些,不是公认经典的材料就良莠不齐了
:
--
FROM 223.20.160.*
我其实一直想了解一下,不知道其他国家,文明,人文体系,是否也如中国一样,把史学提高到能用来指导现实的地位?
这动辄就对比什么,汉武帝跟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很相似,然后列举各项对比,得出结论:现在是汉族的鼎盛发展期云云。
还有典型的就是河殇论调,贴上恭亲王的照片,李鸿章的照片,甲午战争船舰冒烟的照片,就能按着逻辑来论证,东亚不行,不是世界中心,如果不是美国总统眼光看过来,那中国发展不起来云云,最后再来一句:现在美国总统带着猜忌的眼光看中国,怎么办?
这其实观念,思维方式的冲突,其实归根结底还在于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唯物唯心主义其实很容易混淆,还有过份拔高史学的价值,能供今人利用,也是原因之一。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算主观唯心,但至少要同文字记载、考古学证据相互印证。然而发现现在很多大行其道的东西,无法证明其是否有足够证据支撑也就算了,有些甚至已经有能证伪的证据了,却还在那里鼓噪不已。无论国内国外,莫不如是。其实并非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明显很容易受到政治干扰
: 貌似欧美主流的经典文献相对好些,不是公认经典的材料就良莠不齐了
:
--
FROM 223.20.160.*
这个,其实我也是初步拟的,具体细节也不一定准确。
但是我想重要的是,有一种方法或者途径,能具体化一些概念,通过联系落实,能具体分析,有量化指标衡量比较。
但凡所谓的一些虚幻的概念,比如称呼对方“孩子”---那就让对方报上年纪,看能不能比对方大一轮。再比如“爱国”程度,就可以用给国家生了几个娃,每天工作多久,创造多大的利益,给老婆买了多少礼物,成功当了多少次的月老等指标来衡量。
当然,还有这里提到的所谓“欧美大多数发达国家联合起来对付中国”--- 那就可以落实到,到底是那些产品,技术,服务,消费,是欧美对付中国,那些产品领域,则是中国联合欧洲国家对付美国,还有那些是中美联手对付欧洲。。。
这万事要讲理,怎么讲理也是有途径的,是不是这个道理。切忌头脑发热,老气横秋,这里版面有的人,估计在网络上奋战20多年,水平一直没有提高,哪怕是我提出这看法,他们也不见得能理解。
【 在 pingshtu 的大作中提到: 】
: 嗯,你这个方法不错,我们可以先讨论出标准。
: 我觉得你举得那些产品里只要有一种就成立。
: 华为这样被多国打压算被联合起来打压没问题吧。
: ...................
--
FROM 223.20.160.*
什么叫定下基调? 那当然是在普通认知层面之上的。
比如“一切向钱看,资本是爸爸”,这一条有多少人信奉,这个跟教育程度有多大关系?
我接触到的,不说是中小学同学,哪怕是在清华的中青年教师,直接在课堂上宣扬“男人嘛,就是在北京给妻儿买房”云云。
千万不要小瞧这价值观的塑造,这玩意儿很难改变。正如信息茧房一样,一旦树立了,人的认知,逻辑体系就会有选择性地顺着价值观走。
我举个例子,这就好比是我有个高中同学(文科大专毕业),这看所有的社会问题,跟我,或者是跟网络上的正常人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会给我转什么“看,媒体报道竟然会用同一个采访者,出现在西安,兰州,广州,哪怕是戴着口罩,明显是一个人嘛”云云。这一旦有了偏见,价值观不同,那看待问题的思维模式也不同,很难有共识了。
【 在 chenq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复杂的,有其多面性,从不同角度看,会看到截然不同的东西。如何认识它,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会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 既然要定基调,就是人为选择事物中一个子集。说白了,就是让屁股来决定脑袋。如果想引导舆论,这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 但另一方面,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国也越来越走向开放,拥抱世界,民众接触和获取知识越来越容易。
: ...................
--
FROM 223.2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