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东北解放战争前期,林彪提出要和国军打“硬拼战”,拼消耗。
很正常,一路的撤退让部队的士气下降很大,如果这个时候部队还一味避战不敢打的话根据地就真没了。刘帅的大杨湖也是这种硬拼战干掉敌人的主力部队的。
【 在 chinesehero (Neo) 的大作中提到: 】
: 1946年12月24日,林彪电告陈云、肖劲光:北满部队主力将到松花江南岸作战,以配合南满行动。在这封电报中,林彪提出了打“硬拼战”的新战术,即集中优势兵力,实行“一点两面”战术,以死打硬拼的精神拼掉敌人一部分。
: 林彪认为,“东北我军由于群众条件的不成熟,我甚难秘密地接近敌人,所遇敌又较强,非一打即垮。又由于敌铁道公路太繁,增援甚快,故甚难求得通常优越条件下各个击破的歼灭战。但为了打掉蒋军的王牌。为了降低敌人的猖狂,为了使我半生不熟的条件,成为完全成熟的条件,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4.*
FROM 139.205.194.*
对,后来在三路大军南下的时候外线作战除了刘邓基本要避战以外那两路也要适当歼敌,否则敌人会越来越猛,新根据地立不起来。
【 在 Merlion (鱼尾狮 ---虽然变化了很多,但还是家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起了中原突围时的经验教训,光走不打的队伍散了,光打不走的队伍基本打光了,边走别打的队伍保存下来壮大了
--
FROM 139.205.194.*
林彪提出的是只要胜算能有七成就可以打,他的三下江南一开始仅仅歼敌只有团营级别,但打的是新一军这样的队伍就能消耗对面的锐气。
【 在 sergio (风中清扬) 的大作中提到: 】
: 注意大前提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
FROM 139.205.194.*
中原突围也有自己的难处,他们所在的地区是新区物质本来就少,伤员太多是很难养得起的,大部队的歼灭战基本做不到,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千余人能够灵活机动的小部队。
【 在 Merlion (鱼尾狮 ---虽然变化了很多,但还是家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想起了中原突围时的经验教训,光走不打的队伍散了,光打不走的队伍基本打光了,边走别打的队伍保存下来壮大了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4.*
FROM 139.205.194.*
坚持不下去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王震带着三五九旅逃回延安去了,不但没有处罚反而得到了欢迎,这让那些坚持苦撑的部队怎么想?李先念他们的思想工作根本做不下去。南满和三路大军可没有因为条件艰苦而回老根据地的。李人林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他那点人也就能搞点小游击区,不会被重兵围剿,要建立像中央要求的那个规模的根据地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后来粟裕那么多人都不敢贸然过江,人数多了目标就大多了。
【 在 Merlion (鱼尾狮 ---虽然变化了很多,但还是家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还是看领导能力和决心
: “长江处处可渡,就看决心如何”,李人林这封电报里面,还是有着一些中原部队中层指挥员的怨气的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4.*
FROM 139.205.194.*
问题是他们回去后太祖也拿他们没办法,这件事情严重打击了留守部队的士气,同样是建立新根据地,刘邓禁止部队过淮河,仅有的一个冒险者匡斌被撸掉了职务。
【 在 Merlion (鱼尾狮 ---虽然变化了很多,但还是家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五九旅八月初就闹着要回去,给中央反复发报,毛一开始不同意
: 8月12日毛还命令他们化整为零打游击坚持
: 拖到24日毛没办法了,只好同意,电报里教他们现在陇海路西兰路之间先做几个假动作,再突然赶回来....
: ...................
--
FROM 139.205.190.*
光打仗是解决不了那么多部队的粮食和冬衣问题的,王树声自己的回忆一开始还是只抢富人的,后来就穷富都要抢,严重恶化了群众关系。这些人只是处于中下级,不懂得高层的苦。后来刘邓在大别山也不得不采取打土豪的办法来筹集物资,这种方法只能用一次。
【 在 Merlion (鱼尾狮 ---虽然变化了很多,但还是家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纵和江汉部队刚汇合时,一万三千多人,面对的敌人虽然多,
: 但按照邹毕兆的回忆,每股敌人也就一个团左右
: 集中兵力打一两个胜仗是完全可能的
: ...................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0.*
FROM 139.205.190.*
问题是太祖既然默许了359旅的回归,为啥不同意让陕南部队和鄂西北部队早点回老根据地休整,刘邓部队在外线作战的时候,这些回归部队配合当地民兵是可以在内线发挥牵制敌人的大作用,也不至于刘邓要用几乎全部是新兵的六纵去死扛大杨湖。皮旅在华野那边就打的很好。不得不刻薄的说一句,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是把中原解放区当弃子在用的,没有友邻部队的支援光靠这两支疲师要建立新区根本不现实,刘邓在大别山的时候如果没有陈谢和陈粟两路大军分压,基本也是扛不住的。
【 在 Merlion (鱼尾狮 ---虽然变化了很多,但还是家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解放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开敌后辟新解放区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 相比之下大别山就算做的相当不错的了,虽然也是代价巨大
: 再就是西北也缺部队,359旅虽然回去的人不多,但排以上干部回去了480多人,这支部队补充之后在彭手下还是发挥了作用
: ...................
--
修改:bhima FROM 139.205.190.*
FROM 139.205.190.*
苏中的奇迹是以淮南根据地丢失为条件的,淮南的二流部队死抗着74师这样的虎狼之师,而一将对他们的贡献一点不提,等淮南的国军进入苏中后粟裕也没辙了,拼命向山东喊援军,差点没连累陈毅把山东也丢了,弄得里外不是人。这种代价惨重的七战七胜就是坑友军的,和101和刘帅差太多了。
【 在 Merlion (鱼尾狮 ---虽然变化了很多,但还是家呀) 的大作中提到: 】
: 陕南或者鄂西北有个粟裕水平的军事负责人,也未必不能先打个几战几捷再北上
--
修改:bhima FROM 110.186.70.*
FROM 139.205.196.*
同样是陈老总,对中野的多次支援是非常感念的,情商高低就在这有分别了。哪怕是101为首的东野后来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对于四平撤退后山东大打支援当时情况艰难的东北民主联军的贡献也是着重提到的。而一将几十年后都不感谢淮南只能说是情商太低了。
【 在 cjohn (猴年马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以前在西西河读过这段时间淮南的艰苦抵抗,粟裕的回忆录不提淮南的支持确实有点不太地道。
--
修改:bhima FROM 110.186.70.*
FROM 110.1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