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以现在角度看,胡适的白话运动是积极的吗
当时文言文已经是类似火星文的黑话了
99%的人看不懂听不明白
以这种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那就直接断绝了教育普及的可能
白话文就是要简单直接,贴近口语
才能够普及开来
【 在 tcwyzhf 的大作中提到: 】
: 惭愧,最近才看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原文手稿,言简意赅八条。有的说的很实在,比如第一条“须言之有物”,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一段雍正帝听奏章的不耐烦情绪,换做我只会更不耐烦;有的值得商榷,比如第六条“不用典”,用典其实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度和信息量;有的则是指导性意见,还需要进一步定义规范,比如第三条“须讲求文法”,“文法”这个概念具体包含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总的来说,胡适的这八条有助于信息的传播效率,是试图把汉语推向逻辑更加严谨的方向,具有积极意义。不过汉语本身就有意境的特质,留白给人意会的空间是汉语的魅力之一,而且古文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比白话文更凝练,给人的力度感更强,所以完全丢弃古文也有些可惜
: - 来自「最水木 for iPhone13,3」
--
FROM 123.117.179.*
想象不出来请参考去年的那个满分作文
【 在 meteore 的大作中提到: 】
: 但是很多文章为用典而用典,晦涩难懂,其实言之无物
: :
--
FROM 123.117.179.*
胡适是罕有言之有物的文学家
比林语堂之流不知强到哪里去讲言之有物
鲁迅也比不了胡适
你这个属于完全没看过胡适的
【 在 kanbao1234 的大作中提到: 】
: 胡适号称去美国留学过,但是,英文极烂,上学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听得懂老师在说什么。
: 胡适说要言之有物,但是,如果你真正看过他的文章,就会发现,他的文章从来都是自我吹捧,言之无物。除了知道他在自我吹捧之外,实在找不到任何有物的东西。
: 年轻的时候被骗过,现在一看这种人就烦。类似的还有李敖、柏杨之类的。
--
FROM 27.189.203.*
我支持用洋典
像乌合麒麟那样
用的非常好
【 在 Baronet 的大作中提到: 】
: 胡适是反对用中国的典,提倡用洋人的典。
:
:
--
FROM 27.189.203.*
文以载道
不是道以载文
我们的精神以文字为载体
但并不是文字本身
换种表达方式
只要意思还是那个意思
就还是那个精神
没必要复活几百年前的僵尸语言
【 在 seeasee 的大作中提到: 】
: 古文主要是文化和传统,就是中国人的自我认知。
: 所以白话是现代化,工具。
: 古文是传统和精神。
: ...................
--
FROM 27.189.203.*
你学过文法就知道
典故这种东西
相当于需要一个非常大的函数库来支持一段程序
是一种对用户非常不友好的方式
那些所谓典故
作为故事流传就好
没必要作为典故镶嵌到每篇文章里来降低语言的可理解性
【 在 frying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文以载道
: 不是道以载文
: 我们的精神以文字为载体
: ...................
--
FROM 27.18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