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国清和秋里
为何七十年代开始崛起?有什么路子
--
FROM 117.136.56.*
我一会儿写一个帖子,以之前肖华的帖子来详细来说这个问题,
【 在 dearwl3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七十年代开始崛起?有什么路子
--
FROM 103.3.99.*
期待哈 那个秋里记得当年牛逼得很 观礼时站中间 旁边的两个上将 其中之一是诗人将军显得恭恭敬敬的
【 在 john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会儿写一个帖子,以之前肖华的帖子来详细来说这个问题,
--
FROM 124.205.77.*
总政治部的特殊性
总政治部的特殊性常常被避讳或者低估,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理解的问题。我们把总政治部的职权拆开来看,就会发现,总政治部相当于军队的组,宣,纪,政法,还承担部分办的工作。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总政,就会明白总政的实际职权的重。就是把军队工作简单拆解为技术事务类工作和人政类工作两部分,总政是一己承担一半的那种重。如果把视角放大到也有总政治部的苏军和越军的组织结构上,我们会发现这种拆解会更加的清晰。
这种结构一点也不稀奇,可以说与一切文官政府掌控军队的方法大同小异。最高军事统帅作为最高领导职务的一个兼职,这种拆解是最简单的抓手,通过抓一条线的方式来实现有限工作投入的放大,实现抓大放小的同时,避免陷入专业事务性工作和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
所以总政是文官最高领导对于军方的最重要抓手,最高领导自主权限下的总政主任,一定是其最信赖的军方角色。对总政主任的如臂指使,总政主任对其工作权限的掌控力,也就决定了最高领导对军队的掌控力。
理解了总政主任位置的特殊性,才能接下去来理解这个职务的不好干。一个职和权差距如此巨大的角色,面对可以假装我是一个粗人我说话直的军人,特别是第一代军人,是需要高超的艺术,崇高的威望,公正的口碑,领导的信任的结合,四个方面至少要具备三个方面才能做住这个位置,可这又何其之难。在开国的时候,罗荣桓身兼四者,所以对军队的掌握安然无恙,军队的刘宗敏们有所收敛。可是他之后,再找到具有两个条件的都难了。
理解了总政主任位置的特殊性,才能理解为什么是谭政接罗,理解了职权的落差这一点,才能明白为什么需要已经不能工作的罗再回锅来收拾局面直到去世,那个时候罗还能做什么工作,不过是用自身为赖传珠,肖华他们背书罢了。
肖华的特殊性
如果把肖华只看作是开国上将,那就大错特错了,开国上将好几十人呢。实际上作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肖华在阎王殿事件前,无论职还是权,都要高出绝大多数开国上将一大截子。
肖华作为一连串最年轻记录保持者,最重要的身份不是最年轻的56年军委委员(基本是大将以上),而是最年轻的八大中央委员。不要说全军,就是全党,在他倒台之前都不太能找得出来比他大8岁之内和他资历想当的,特别是经历过长征的干部。第三梯队可以与肖华讨论前途的只有他在少共国际师的搭档,第二年轻的八大中央委员要帮。
肖华地位的特殊性来自于他经历的特殊性,他是毛看着长大的红小鬼,是来看毛可以和毛贺住在一个屋的红小鬼,又是罗的学生,长期作为罗的副手实际主持工作,所以由他来接替,是压担子,是无奈,也是必然的选择。对于这种他还是个孩子就跟着自己的小孩,通常会有一种特殊的对其厚望的感情,对其特别的宽容。就像烧饼开始也跟着曹云金走了,但是连郭纲这种人都会毫不在意。
然而很显然,肖华过于顺遂的经历,让他在总政阎王殿事件中,包括后续被打倒后的一系列事件中没有经受住压担子的考验。所以毛会用扶不起的太子来评价肖华。
毛林关系的特殊性
对于政治人物,十年即可以看做一代,毛林关系类似于父子关系,毛肖关系类似于祖孙关系,在毛林关系上,从来不是像毛肖关系一般的宠溺,也不是像与其他林同龄将领一样的领导被领导关系,而更像是父子的那种期盼和冲突。
作为林的老下级,由肖华主持总政,毛希望的林肖关系是形成类似于林罗关系的“冲突的默契”,毛选择肖可以看作是毛对于林的信任,而总政阎王殿打破了这种信任。总政阎王殿事件一下子达成了砸断了毛对于军队人政的直接抓手,又达成了接班人把第三梯队砸烂的双重砸锅的效果。
可以说总政阎王殿事件真正改变了历史走向,自此之后,表面上军委办事组达成了林的手下想要达到的目的,而实际上却宣告了毛林关系的终局。这也是国有疑难可问谁的真正含义,为什么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临时工作组快结束的时候,李作鹏他们都恭喜叫吴主任了,毛却没有同意吴法宪的总政主任任命,而是启用了根本不算什么的李德生,又迅速提拔为常委,就是宣誓一种态度,难为李德生就是难为李德胜的态度。林的那些蠢材手下这时才如梦方醒,毛根本不可能接受他们对于这条线的掌握。
以林而言,他不可能不理解总政主任,肖华的特殊性,他这么做,一种可能是他的集团已经有了自己内生的需要,已经不太受他控制了,一种可能是他希望毛如过往的两次林罗关系的处理上一样,毛会选择对他退让。无论是哪种可能,又或者二者兼有,毛林关系都已经绝不可能挽回了,林也不再适合担任这个位置了。
【 在 tangzi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期待哈 那个秋里记得当年牛逼得很 观礼时站中间 旁边的两个上将 其中之一是诗人将军显得恭恭敬敬的
--
修改:johnal FROM 117.12.144.*
FROM 60.30.241.*
理解了上述的特殊性,我们也就可以很容易理清一些脉络。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二代是双核,一强一弱。也就能理解为什么韦国清是总政主任,余秋里接替韦国清意味着什么,杨白冰接替余秋里说明什么。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3能接管,4 却没有接管。为什么于永波可以选择老乡做自己的接替者。
也就明白了史无前例的军改的前提是什么。老虎们孰轻孰重,死了的两只老虎的共性,包括一只老虎为什么会选择极端的方式。
也就明白了史无前例的军改在最高层级拆解的是什么。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张升民2年从少将升为军方top6,也就明白了实质新任总政主任是如何选择的
【 在 john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政治部的特殊性
: 总政治部的特殊性常常被避讳或者低估,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理解的问题。我们把总政治部的职权拆开来看,就会发现,总政治部相当于军队的组,宣,纪,政法,还承担部分办的工作。
: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总政,就会明白总政的实际职权的重。就是把军队工作简单拆解为技术事务类工作和人政类工作两部分,总政是一己承担一半的那种重。如果把视角放大到也有总政治部的苏军和越军的组织结构上,我们会发现这种拆解会更加的清晰。
: ...................
--
修改:johnal FROM 117.12.144.*
FROM 60.30.241.*
拜,
请教大拿
这些怎么学习,思考,总结的?
【 在 john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政治部的特殊性
: 总政治部的特殊性常常被避讳或者低估,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理解的问题。我们把总政治部的职权拆开来看,就会发现,总政治部相当于军队的组,宣,纪,政法,还承担部分办的工作。
: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总政,就会明白总政的实际职权的重。就是把军队工作简单拆解为技术事务类工作和人政类工作两部分,总政是一己承担一半的那种重。如果把视角放大到也有总政治部的苏军和越军的组织结构上,我们会发现这种拆解会更加的清晰。
: ...................
--
FROM 120.85.149.*
高手,膜拜
【 在 johnal (john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总政治部的特殊性
: 总政治部的特殊性常常被避讳或者低估,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理解的问题。我们把总政治部的职权拆开来看,就会发现,总政治部相当于军队的组,宣,纪,政法,还承担部分办的工作。
: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总政,就会明白总政的实际职权的重。就是把军队工作简单拆解为技术事务类工作和人政类工作两部分,总政是一己承担一半的那种重。如果把视角放大到也有总政治部的苏军和越军的组织结构上,我们会发现这种拆解会更加的清晰。
: ...................
--
FROM 180.138.176.*
大拿解读下十一大的人事呗,赵怎么成的候补委员
【 在 johnal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会儿写一个帖子,以之前肖华的帖子来详细来说这个问题,
--
FROM 223.104.42.*
佩服您!衷心佩服您!
--
FROM 223.104.101.*
余秋里石油搞得好啊,都认可他,独臂将军,也挺猛的
【 在 dearwl301 的大作中提到: 】
: 为何七十年代开始崛起?有什么路子
--
FROM 185.17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