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周保中这段经历很传奇啊
1925年,到广州加入滇军杨希闵部,后又到河南参加冯玉祥的国民军。国民军退回西北后,他又回到广州,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九师五十六团任上尉军官,参加北伐。
1926年,认识了在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中担任党代表的林伯渠、在该军中担任少将参议的同乡杨杰将军,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3月,周保中担任程潜第六军五十六团副团长,在追击号称孙传芳残部时,奇袭了南京雨花台。7月,在武汉经郭德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十八师少将副师长兼52团团长,,驻防湘东重镇醴陵,兼任湘东警备司令,在湘、浙、豫等省从事兵运和联络工作
两年工夫,上尉到少将
--
修改:WXTTDY FROM 123.58.117.*
FROM 123.58.117.*
即使如此,两年时间,从团参谋到副师长,也升了好几级啊
【 在 bingli 的大作中提到: 】
: 他这是从团参谋升到副师长,不过那时没有正式军衔,都是私下随便授予的,不用认真。
--
FROM 123.58.117.*
他们当时职务相当,南满北满东满各管一路,说名气大,可能是因为烈士宣传地多吧
【 在 tangke 的大作中提到: 】
: 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赵一曼都比周保中名气大得多
--
FROM 123.58.117.*
东北城市化率太高,农村地广人稀,又是大平原,鬼子还搞合村并屯坚壁清野,鬼子正规化部队人数多装备好,还不时的有鬼子棒子的开拓团殖民据点,这些都是开展敌后战争相对关内的巨大劣势,是客观存在的,没有群众,怎么进行人民战争?
所以最后只能困守北满的大小兴安岭和南满的长白山区,但相对关内的山区来只,东北的山区只有少数的猎户,所以是异常困难的
东北的抗联的斗争,有点类似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投放到占领区里的小股游击队,真的就只是游击队,只能进行骚扰,不可能发展出根据地,无源之水必然越打越少
当然,要不要斗争,肯定是要斗争的,但是不能指望他们能建立和巩固像关内一样成片的根据地
【 在 fuwe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抗日根据地,特别是游击区都发展的北京上海南京的近郊,你说这些地区危险不危险,讲究策略没讲究策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你的意思东北完全不应该抵抗,放任日本统治就正确了。五一大扫荡的时候,翼中根据地困不困难,危不危险,应不应该坚持,坚持了虎不虎。
:
: #发自zSMTH@M2007J3SC
--
FROM 123.58.117.*
抗联在坚持
鬼子也没有闲着
治安战理论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鬼子也不是一开始就会的
游击队越打越少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开始就被完全消灭了
关内的敌后根据地也是在41-42年是最困难的时期,只不过关内的根据地条件好,坚持了下来
东北的山区条件差,坚持不下来
其实咬咬牙,等到鬼子在太平洋战场上扛不住了,抗联也可以熬过最困难的时期
另外还有一个我认为是最关键的因素
《日苏中立条约》签订后,日苏互相承认对方的外蒙古和满洲国,所以抗联适时地受命停止活动,转进苏联境内
也就是说,抗联所谓的坚持不下去,其实并不是真的完全坚持不下去了,而是日苏双方都暂停攻击对方
【 在 fuweihua 的大作中提到: 】
: 东北抗联这么困难不也坚持到41-42年吗,以你的理论,能坚持这么久是不是不合理,应该早早就被关东军完全消灭才对,或者1年不够,2年,3年总够了吧。
--
修改:WXTTDY FROM 123.58.117.*
FROM 123.5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