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Re: 十大元帅抗战时期战功最大的是谁?
后期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解放区,难道是捡来的?
那果党为啥没去捡几个,反而被撵到了广西,45年8月还在丢县城。
【 在 tangzi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弱弱地问,除了发动群众,建设根据地,战功哪怕有一丁点儿?差点被人灭了国,有脸面谈战功?开场硬抗是国军。敌人逃跑的时候,上去捡个驴车。杀死十个敌人,9个伪军,这叫战功?
--
FROM 111.201.210.*
十大元帅排名第一的朱德,比较总指挥,其他元帅名义都是他的下属【 在 Apollos 的大作中提到: 】
: rt
:
--
FROM 113.245.77.*
【 在 superstone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在版上贴过相关的出处,等下re给你。不知道是怎样的错觉让你犯了主观主义错误?呵呵
:
: 再补充一些内容
: ...................
你对百团大战和正太路破袭战一无所知。
--
FROM 219.236.120.*
愿闻其详
【 在 changge (好男人就是我,我是昌哥)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对百团大战和正太路破袭战一无所知。
--
FROM 106.120.64.*
以下内容如有不妥之处,还请指正。
发动百团大战的决策背景,还得从1939年谈起。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便逐步把作战重点转向华北敌后根据地。为了便于将有限而分散的兵力集中起来快速机动,1939年春夏,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就指出:敌人由于兵力不足,只能据守一些城镇和修筑大批碉堡,控制若干个“点”,然后通过控制交通要道,把“点”连成“线”,再由“线”扩展到控制“面”,把整个“面”掌握起来。我们对付敌人“点”、“线”、“面”的结合,就是要下功夫孤立它的“点”,不让它通过“线”扩大成“面”,它就无计可施了。1939年秋,新任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加紧在占领区内修路筑堡,企图用“点”(据点、碉堡)和“线”(铁路、公路)的连接,将我大块抗日根据地分割成小块,严密加以封锁,然后分头吃掉。多田骏所推行的这种“囚笼政策”确实也给我军民带来日益增加的困难,尤其是晋冀豫抗日根据地首当其冲。因此,活动在晋冀豫的八路军一二九师将对敌斗争的中心转向全面开展对交通的破击。刘伯承师长曾作过这样的比喻:敌人要用铁路作柱,公路作链,据点作锁,造成一个“囚笼”,想把我们军民装进去,凌迟处死。我们对付敌人的阴谋就是要进行交通破击战,他修我破。为此,一二九师制定了主力军、地方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展开交通斗争,反击日寇“囚笼政策”的具体方针。经邓小平政委建议,师部还提出了“面向交通战”的口号,我军实行交通战的方针更加深入人心。
从1939年冬起至1940年夏,一二九师在晋冀豫区发动的大规模交通破袭战役有四次之多。其中,1940年5月对白晋铁路(从太谷的白圭镇至晋城)的破袭,是百团大战开始之前我军发动的一次影响最大的交通破袭战,它使这条正在修筑的、分割我太行和太岳两区联系的部分线路遭到严重破坏,并大大延缓了其修路计划。八路军总部曾两次致电一二九师予以嘉奖。在1940年,该师同敌人进行过1400余次战斗,其中交通战次数约占60%,从而为全华北进一步开展交通破击、打破敌人的封锁提供了宝贵经验。
朱德、彭德怀与各位将领早就酝酿并取得共识:打一场交通大破袭战
根据华北敌情,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前总)对开展敌后交通斗争非常关切,经常要求华北各根据地总结破路的经验,并指出:交通战已成为华北敌我战略上以及整个反“扫荡”战的重要部分,是长期的艰巨的斗争。从1939年冬至次年春,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曾两次酝酿过对日军实施一次大规模的总破袭战,而且作出过相应的部署,只是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在华北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使计划暂时搁置起来。1940年4月下旬,朱德离开华北前总返回延安,前方的工作由彭德怀主持,左权副参谋长协助。随后,彭德怀和左权曾同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的领导继续酝酿组织大破袭战役问题,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的一致赞同,并确定把大破袭的重点放在正太铁路线上。这条铁路横穿太行山脉,沿线有天险娘子关和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又是敌人连接冀晋两省的交通命脉,敌人守备虽然相当严密,但兵力配置较为分散,只要我军部署得当,集中优势兵力实施突然打击,完全可能重创日寇,并使铁路遭到严重破坏,并能使我各战略区的联系得到改善。大破袭战的决策就这样基本确定下来了。
到了6月间,出现了日军向西调动的迹象,并传闻日军将于8月进攻西安。7月上旬,中共中央连续发出《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和《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政策的决定》,指出当时时局中空前的投降危险,为了争取时局好转,必须继续扩大与巩固人民军队,而“扩大的方向是敌人占领区域”。八路军首长认真研究了中央两个文件的指示精神,决心尽快组织对以正太路为重点的大破袭战役,并再次就近征求了部队领导的意见。刘伯承、邓小平听了前总对战役的设想之后,欣然赞同,并立即研究了战役的筹备工作。至此,发动华北大破袭战的决策正式形成。
7月22日,前总下达了《关于破击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并同时上报中央军委。17天之后,8月8日前总又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进行战役部署与分工,并规定8月20日为发动攻击的日期。这一文件也同时上报了军委。
【 在 changge (好男人就是我,我是昌哥)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对百团大战和正太路破袭战一无所知。
--
FROM 106.120.64.*
活捉一个智商欠费的果粉,我就问问你,抗战前,果党的实力比土鳖强了几十倍吧,结果被日本打成狗,有脸说土鳖不抗日吗,在对比一下几年后的抗美援朝,要点脸好吗,吹果粉的就跟今天吹美国是抗疫主力一样可笑
【 在 tangzi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弱弱地问,除了发动群众,建设根据地,战功哪怕有一丁点儿?差点被人灭了国,有脸面谈战功?开场硬抗是国军。敌人逃跑的时候,上去捡个驴车。杀死十个敌人,9个伪军,这叫战功?
--
FROM 117.136.0.*
呵呵?没有彭在西北血战胡宗南,刘邓挺进大别山,林在东北没那么容易吧
【 在 bluehearty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战功来说 林是第一 三大战役打了俩 从东北解放到海南岛
--
FROM 117.136.0.*
呵呵?没有彭在西北血战胡宗南,刘邓挺进大别山,林在东北没那么容易吧
【 在 bluehearty 的大作中提到: 】
: 就战功来说 林是第一 三大战役打了俩 从东北解放到海南岛
--
FROM 117.136.0.*
你这逻辑真奇葩 刘邓挺近大别山是减轻延安和山东的压力 拖垮蒋统区经济 关东北毛事 那么远调兵都来不及啊
【 在 haihao1988 的大作中提到: 】
: 呵呵?没有彭在西北血战胡宗南,刘邓挺进大别山,林在东北没那么容易吧
--
FROM 39.65.49.*
你才是奇葩,全国一盘棋
【 在 bluehearty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这逻辑真奇葩 刘邓挺近大别山是减轻延安和山东的压力 拖垮蒋统区经济 关东北毛事 那么远调兵都来不及啊
--
FROM 117.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