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转一篇文章来说明孟良崮并非孤例
伤亡两三千人也不算是个小的数字。连续作战估计部队也很疲劳。中朝一方面虽然损失很大,但是主力还是避免了被歼灭的危险,仍然保持有在60天内发动大规模反击的能力。同时美军如果再往北推进,后勤补给会开始出现问题。
所以说,这时候美军方面其实是比较明智地意识到了双方力量的平衡点大致在美军制定的Kansas-Wyomin线,再向北进攻要把志愿军赶出朝鲜基本没有可能。所以美军采用的策略是到此为止,准备谈判(这是参联会和李奇微的共识)。很快志愿军方面也认识到了自己能力的不足,放弃了第六次战役。双方开始坐下来谈判。
就现有的美军资料来看,美军并没有继续向鸭绿江追击的计划。当然63军在铁原的顽强阻击让美军意识到志愿军并非土崩瓦解而是仍然保持相对的战斗力,对美军的决策也是应该有影响的。
因此,铁原阻击战并非那么千钧一发命垂一线,也不是毫无意义徒增伤亡。
【 在 da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为何李奇微停止了对志愿军的追击呢?
:
--
修改:tigereatmeat FROM 69.131.210.*
FROM 69.131.210.*
另外,美军停在五次战役结束时的战线,也是因为地形有利,可以防御志愿军可能的大反攻。
从志愿军方面的史料看,志愿军确实有在8月份进行全面攻势(也就是第六次战役)的计划和准备。从这一点讲,美军的决策还是比较理智的。
【 在 dagger 的大作中提到: 】
: 那为何李奇微停止了对志愿军的追击呢?
:
--
FROM 69.131.210.*
我没有说63军在铁原阻击战里面表现不好啊,他们能够堵住美军当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铁原阻击战采用的战术对后来志愿军防御作战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太多帮助。相比起来,志愿军抗击秋季攻势和上甘岭战役是更大的胜利,获得了更多的防御作战的经验。
但是现在大家一说起抗美援朝就是铁原阻击战,没多少人知道抗击秋季攻势里47军对抗骑兵一师,68军文登里抗击美军坦克集群这些胜利更大影响更大的战斗。甚至有人说铁原阻击战比上甘岭更牛。我是反感这种网红军史的做法的。
【 在 zb16206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真是有心人,战争从来不以死人多少来看是否取得了成功,第一条是否达到了预定目的,要以战损比看,苏军从头输到尾,从来就没有赢过;战况不同,面对的敌人装备士气,战争态势不同,机械的套用战损比这个来说事是不合适的,铁原啥情况你应该很清楚啊,美军绝对优势,地空火力,打的也是他们熟悉的战争,而反观我方,准备不足,仓促应战,死人多那不太正常了吗,这儿只要达到战斗目的,完成任务就是胜利,当时情况下换成谁能做到更好?你现在开上帝视角给个说法应该如何应对;
: 另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在抗美援朝之中中美两方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后期比前期打的好,吸取前期作战的教训这是应该的事情,不能因为后期打的好就否定前期的努力,第九个包子吃饱了不能说前八个包子不应该吃
: :
--
FROM 69.131.210.*
你觉得历史的真实性不重要,对吧?
【 在 zb16206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有点陷入一种清醒者狂热不可自拔,有点拯救黎民的意思了,其实很多时候要承认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就你这样再多来几个对于军史的普及也不见得有多大用处,历史在这个版有真假,是否夸张,但对于更多的普罗大众,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多在于历史是否和他们需要看到的一致,你把铁原那个pdf发到知乎可以看看有几个人点赞,有几个人回复,当然历史很多时候也会和当局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当然对于更多的人铁原都不知道,你不信可以问问;我们需要真实吗?需要;我们要以卫道者捍卫事实嘛?我觉得更多人知道保家卫国这件事就挺好,这种不完全切合实际的自豪感好处还是要远大于坏处的,你可以说我太现实主义了,也许是吧
: :
--
FROM 69.131.210.*
当然上甘岭战役时志愿军的条件好多了。
但是比较上甘岭战役和铁原阻击战对志愿军防御战术的影响而言,上甘岭战役肯定重要多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军史对上甘岭战役描述的篇幅多得多的原因。
【 在 cjohn 的大作中提到: 】
: 铁原是仓促转入防御,而上甘岭是己方防御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且有后方足够后勤与兵力支持下打的,唯一不确定的是战役初期对美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其他任何方面的条件对铁原防御战都是碾压。
:
: --
: ...................
--
FROM 69.131.210.*
你拿铁原阻击战去跟国民党南京保卫战比,那不是对铁原阻击战的抹黑吗?呵呵。
铁原阻击战比国民党军南京保卫战比强万倍,跟上甘岭战役比铁原阻击战更重要,不矛盾啊。
【 在 cjohn 的大作中提到: 】
: “铁原阻击战难能可贵的地方是在部队非常疲乏伤亡也大的情况下仓促转入防御成功阻击敌军”,就这一条就已经弥足珍贵。看看37年底12月淞沪会战国军一路溃败到南京,花生米还想依托城防打个首都防御战,结果怎么样?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
: ...................
--
FROM 69.131.210.*
这个看怎么比了。上甘岭战役美军炮火的密集程度也比铁原厉害多了。另外上甘岭战役美军韩军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进攻,而铁原方向美军进攻的决心并不是很大(已经打算在这一线收手准备停战谈判)。所以都不容易。
事实上要说艰苦程度,38军和50军在汉江南岸,20军在华川水库,都很艰苦。
【 在 cjohn 的大作中提到: 】
: 无可否认反斜面战术和坑道战术、前松后紧的配置是上甘岭战役的战术创新,但论艰难程度还是比铁原差远了。
: --
: 发自xsmth (iOS版)
--
FROM 69.131.210.*
但是这时候美军已经打算把战线停止在Kansas线了,并没有继续向北追击的意图。
至于重要性,我个人更倾向于看军史描述的篇幅。《抗美援朝战争史》描述上甘岭战役的篇幅差不多是铁原阻击战的10倍。
【 在 cjohn 的大作中提到: 】
: 铁原防不住,美军的进攻势头还不知道要在哪里才能得到坚强阻击而被迫停止。其重要性,我认为并不比上甘岭差。
: --
: 发自xsmth (iOS版)
--
FROM 69.131.210.*
但是起码打了一个横城反击战。
38军难能可贵的地方是持续扛了快一个月。铁原阻击战主要是前4天,188师换下189师之后,战斗就远没有那么激烈了,后面一半多的战斗军史就只提了一句话。
【 在 cjohn 的大作中提到: 】
: 三十八军的汉江阻击战确实也是非常艰苦,尤其是使用主力攻击军执行这样的防御任务,就是为了保障四次战役的成功,结果,砥平里,唉。
: --
: 发自xsmth (iOS版)
--
FROM 69.131.210.*
这是美军军史自己说的。
【 在 FLYBBS 的大作中提到: 】
: 美军补给会出问题?是卡车不够用了,还是飞机不够用了?

--
FROM 69.131.210.*